•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对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几点思考
来源:经济预测部 作者:邹蕴涵 时间:2015-05-1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展开,我国经济中民营企业的力量迅速壮大,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民营企业天然优于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设置让民营企业在经济大潮中更有效率、更灵活、更富于冒险精神。在“走出去”的战略指引下,已经有民营企业参与到对外直接投资的浪潮中,并产生了不少超乎预期的投资效果。因此,民营企业走出去成为国家“走出去”战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在体量、政策扶持等诸多方面享有优势,因此成为现阶段“走出去”战略中最主要的力量。但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中海油收购美国尤尼科石油公司,中铝收购澳大利亚力拓公司的股份无不以严重亏损而告终。以股价计算,中铝账面亏损甚至达到500亿元。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表现出投资量大,效率低,亏损大的特点。

探其缘由,根本原因在于国有企业制度缺失:产权不明晰,制度安排无效率,没有应有的制度约束和激励相容机制。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在其他经济活动中同样存在的制度缺失问题在此展示的更为淋漓尽致。这是国有企业天然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现状

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海外资产规模最大的47家央企在海外的资产总规模合计达3.8万亿,占全国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海外资产总额的85%。同时,中国民营企业也加快了海外直接投资的步伐。其中,华为完成对比利时硅光技术开发商Caliopa公司的并购;万向集团以2.57亿美元收购了美国最大锂电池制造商A123系统公司;万达集团宣布投入7亿英镑在伦敦投资建设酒店;双汇以71亿美元成功完成对全球最大的猪肉加工商及生猪养殖商史密斯菲尔德的收购,这是中国企业在美国最大的单笔交易;绿地集团宣布以50亿美元投资纽约布鲁克林的大西洋广场地产项目,这是中国房企迄今为止在美最大的一笔投资。

(一)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优势

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存在两大优势。第一就是制度较为健全。投资人的行事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产权安排明细,利益约束和激励机制明确。这样的制度安排更接近市场经济的要求,自然更具有效率。

民营企业第二个优势在于其非国有的身份。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有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更容易因为“国有”的身份引起投资东道国的特别注意,接受更为严苛的审查。这是将投资行为与政治行为相联系的结果。民营企业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在对外直接投资中,民营企业可能面临更有利的投资环境。

(二)目前民营企业的投资领域和投资区域

目前总体来说,我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领域主要集中在进出口贸易、简单加工等。近几年逐步拓展至资源开发、承包工程、生产制造等领域。投资区域主要集中于欧美、港澳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近几年逐步扩展至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海尔、华为、新希望等公司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应该说,在“走出去”的大潮中,民营企业依靠自身制度优势,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国有企业的光明大道。

二、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优势分析

与国有企业走出去相比,民营企业具有从机制到效率的多种优势。这些优势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也是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要求的。总体说来,拥有自主意识,富于创造精神,具备风险驱动,拥有技术优势,整合协调能力强都是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主要优势。

(一)自主意识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具备充分的自主意识是其生存发展的基础,市场经济为土壤,产权安排为保障。市场经济放弃了对民营企业的行政干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鼓励其自主经营。产权安排让民营企业拥有了绝对自主的决策权和经营权,自主决策,自主经营。

(二)创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