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蔡丹旦 于凤霞:分享经济重构社会关系(中)
来源:信息化研究部 作者:蔡丹旦 于凤霞 时间:2016-12-01

  【摘要】近年来分享经济在全球诸多国家迅速发展,逐步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大趋势,极大地改变着诸多产业和行业,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对经济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分享经济的发展正在改变并重构着人们的社会关系。本文认为,分享经济的发展是推进社会进步与公平具有有力尝试,并着重从人际关系、个人与群体间中雇佣与归属关系,以及不同阶层群体的流动关系等角度出发,分析了分享经济的发展在缓解社会标签化、增进社会信任、形成多元的雇佣关系、重置社会身份与归属、畅通流动渠道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分享经济 社会关系 新经济模式

  三、重置“身份”与归属
  影响人的社会交往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社会身份。社会身份并不仅仅是职业的代名词,它实际上是一种社会角色。不同的社会角色会被赋予不同的期望。而了解自己身份被赋予的社会期望是什么,并努力去做的过程也就逐渐开始形成了对这一“身份”的认同和对相同身份群体的归属感。分享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多元化的“身份”,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自我认同和以往基于单一身份形成的归属感。首先,分享经济带来了多元化的“身份”。传统社会中人的“身份”相对单一,因此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的建立也比较容易。分享经济使得行业边界变得模糊,单一的职业身份也逐步淡化,在全职工作和兼职工作的双重模式下,人的社会身份也开始变得多元化。除全职工作的身份之外,你还有可能是房东、司机、服务员、修理师傅等。身份多元化则会直接影响人的自我认同和社会归属感的解构。简单说就是人们开始远离一直以来感受到安全的生活圈,进入一个,甚至几个未知的领域内,因此由原初身份所建立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就渐渐不存在了。虽然短期内会出现认知失调的状况,即不愿接受身份的变化和稳定的生活,又不想放弃加入分享经济获得的收益,由此而带来情绪上的犹豫彷徨。但就长期而言,分享经济的持续深入发展也将使人们逐步形成新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
  其次,身份的转换或者说对新身份的认同并非很容易的事情。参与分享经济意味着一个人可以有多种职业和身份,而不同身份之间可能存在着较大社会地位的差距。一开始人们可能会对新的社会身份存在疑虑和排斥,尤其是那些为了获取已有身份而付出巨大的努力的人们,原本的身份就成了绑架他们的力量,也成了他们转换身份的最大障碍,正如那些抵制网络专车的出租车司机们。
  因此,分享经济能不能让那些淡出集体开启个体化工作模式的人们找到新的精神归宿,在新型职业关系中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因为当集体工作的模式渐渐向个体工作的模式转变时,人们心理上对集体的依赖、对社会的归属感都受到了挑战。人是社会性动物,不可能脱离集体而存在。集体生活不只限于要求在感情上满足人与人的亲密无间,它还要求个人与组织之间保持牢固的忠诚联系。这就是为什么对大多数人来说,在一个组织机构中拥有一份固定的工作在心理上是至关紧要的,它的意义甚至远远超过了赚取一份工资。[2]分享经济给人们带来的归属感可能来自于不同的方面。对于那些最早接受这种灵活就业方式的人来说,最初的动因可能只是可观的经济利益。获得收入、维持生计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也是最有效的动力。分享经济提供的灵活性、兼职性的就业岗位可以让人获得新增的、不小的报酬,而金钱收入成了安全感的首要保障。另一方面,分享经济还通过增进人与人之间社会互动的强度和社会关系的亲密度增进人们的归属感。在参与分享经济的过程中,陌生人通过正式的经济往来加深彼此的了解与信任,建立起新的交友渠道、新的兴趣组、新的社交群体。这种新的关系也会带来新的归属感。正如雷切尔?博茨曼(Rachel Botsman)在《共享经济》中所说:“像Craigslist、Zipcar、Zopa、Wecommune这些品牌,满足了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的底层——生存需求部分(帮助我们寻找吃的食物、住的房屋、出行的交通工具等),但同时又满足了更高层次的人类需求——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畅通流动渠道
  分享经济所带来的职业结构的调整,对社会流动渠道的畅通也有着重要影响。社会流动是社会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它是指社会成员或群体从一个社会阶层、地位、职业转到另一个社会阶层、地位、职业的过程。社会流动可分为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水平流动是指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横向流动,垂直流动是指下层地位职业和上层地位职业之间的流动。而一个社会能够创造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是社会充满活力的象征,更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就水平流动而言,分享经济让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满足单一职业或固定职业,并且促使其加入到兼职甚至自由职业的行列,增加了人们选择职业的自由度。就垂直流动而言,通常意义上影响社会垂直流动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财富、教育以及社会资本等,分享经济发展对个人财富的积累自然大有裨益,对于教育的获取和社会资本的积累也是不可小觑。
  分享经济极大地降低了受教育的门槛和成本。在传统社会中,教育资源的获取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如高额的学费、辛勤的努力、残酷的竞争等,才可能获得比较优质的教育资源。而如今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的发展让知识的分享成为可能,接受优质教育的门槛大大降低。只要能够接入互联网,随时可以找到名校的各类公开课,找到各个行业最专业的培训资料,接触到最权威的教师专家。知识和技能的传递不再是被垄断的,而是随时可以获取的,需要付出的成本也是非常低的,这对于全民知识的积累、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也为社会流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分享经济在社会资本的积累方面同样存在着积极的作用。科尔曼把社会资本定义为是“个人拥有的社会结构资源”,其内容包括社会团体、社会网络和网络社区。其表现之一是信息网络,当社会关系网内部的有用信息对自己带来益处时,社会关系网就产生了社会资本。[4]因此,社会资本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网络为他带来的价值。而这个网络的大小、质量则决定了社会资本的质量。分享经济正是塑造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网络。与传统物理空间的社会网络不同,分享经济的虚拟网络规模更大、节点更多、质量更高。信用体系的建立与保障使我们和陌生人的联系变得多了,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结交许多以前由于地域限制或者无缘认识的朋友,参与者之间通过频繁的互动不断形成互惠的行为规则、诚信的交易环境,社会信任不断从熟人圈子向陌生人圈子拓展,O2O模式的发展使得线上信用不断引导线下信用体系的建设,进一步丰富了个人社会资本的质量。
分享经济打破了资源的垄断,客观上使社会利益分布更为均匀分散,使富裕群体的规模扩大,拉动金字塔形社会结构向椭圆形社会结构嬗变,在某种程度上化解了两极分化的对峙状态。总体而言,分享经济为社会流动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同时也需要人更强的主动性,相当于打开了阶层之间的门锁,能否愿意并有能力推门而入,实现跨越发展则更多的掌握在每个人自己的手里。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1. [美]普特南. 使民主运转起来[M].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
2. [美]阿尔文?托夫勒著. 黄明坚译. 第三次浪潮[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06
3. [美]约翰?奈斯比特. 孙道章译. 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趋向[M]. 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84
4. Coleman, J.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 [M].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5. Della Bradshaw. Sharing economy benefits lower income groups. Business Education. Source: www.ft.com/cms/s/2/7afde9b0-d95a-11e4-a8f1-00144feab7de.html.
6. 资料来源: http://www.economist.com/news/leaders/21594298-effect-todays-technology-tomorrows-jobs-will-be-immenseand-no-country-ready
7. Andrew Leonard. “Sharing economy” shams: Deception at the core of the Internet’s hottest businesses. Source:http://www.salon.com/2014/03/14/sharing_economy_shams_deception_at_the_core_of_the_internets_hottest_businesses/.
8. Janelle Orsi, Emily Doskow The Sharing Solution: How to Save Money, Simplify Your Life & Build Community[M]. Nolo. 2009.
9. [美]曼纽尔?卡斯特. 夏铸九等译. 千年终结[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10. 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1.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 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 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 2016年2月28日.
12. 克莱?舍基. 胡泳, 沈满琳译. 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M].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5.6
13. 雷切尔?博茨曼. 唐朝文译. 共享经济时代[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5
14. 罗宾?蔡斯. 王芮译. 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M].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5

原文发表于《电子政务》杂志2016年11期

作者简介
蔡丹旦,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实习研究员,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要从事信息社会与信息经济发展的理论与政策研究。
于凤霞,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综合处处长,主要从事信息社会与信息经济发展的理论与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