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对新兴产业产能过剩的思考
来源:信息资源开发部 作者:张振翼 时间:2015-03-27

近年来,在我国人力、资源、环境成本不断上升,传统产业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的背景下,新兴产业获得了较快发展,成为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新兴产业中的部分产业在部分地区也出现了产品库存较大、产能利用率不足等产能过剩的现象。但是对于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应区分为不同类型,予以区别对待。我们认为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可以划分为结构性和阶段性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产能过剩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应采取的措施都是完全不同的。

一、结构性产能过剩出现的原因及应对建议。

结构性产能过剩是指整体产业属于新兴产业,未来发展空间较大,但产业的部分产能由于技术水平低、市场信息不充分等原因出现结构性过剩,且未来市场需求的增长也难以消化的一类产能过剩。这类产能过剩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导致的。

一是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产品集中于低端。目前我国在部分新兴产业领域中存在技术底子薄,核心技术缺失,研发能力较弱的问题,造成企业生产能力集中在产业低端,并出现产能过剩。如碳纤维产业,由于技术工艺水平限制,目前我国企业只能生产低端的T300品级的碳纤维,T400及以上级高端市场的碳纤维的工程化技术尚在开发中,这样就形成了低端产能过剩而高端市场没有产能的现象。一方面我国碳纤维已建和在建的年产能已过万吨,产能大量闲置;另一方面,我国碳纤维大量消费还需要进口。医药制造业方面,产品以附加值低的仿制产品为主,大约97%是仿制药,创新药研发能力较差,导致同一款药有大量厂家生产,并出现产能过剩现象,如阿莫西林胶囊在国内约有200多家药企获批生产,而阿莫西林颗粒有七十多家药企获批生产,阿莫西林片有十多家药企获批生产。与此同时,一些治疗重大疾病、多发病的药物仍然依靠进口,生物技术药品上市产品非常少,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很多还是空白,生物药品制造业产值仍比较低。

二是缺乏统筹协调和宏观引导,产能过度扩张。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未来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吸引了大量资金投入到其中,各地政府也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上大规模的招商引资,缺乏统筹协调和宏观引导,在部分产业存在技术门槛低、市场开发尚不充分的前提下,大量的投资势必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出现。太阳能光伏以及风能行业陷入低谷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的产能过剩。此外,在用地、贷款以及税收补贴等一系列政策优惠的支持下,部分领域产能投资快速扩张,带来了产能过剩的风险,比如,机器人产业方面,目前全国近20个地区都把机器人产业列为发展重点;LED产业方面,2012年,全国已经形成了厦门、上海、大连、南昌、深圳、扬州和石家庄等15LED产业化基地,国内从事LED产业厂商高达4000余家,LED投资已经趋向过剩的情况下,深圳等地在LED产业方面的投资热度依然不减;锂电池薄膜产业方面,受行业高毛利率的带动,近两年大量企业进入锂电池薄膜产业,目前有40-50家企业有投产计划,真正量产销售的在十几家左右,中国锂电池隔膜的设计产能已经远大于所需产能。

对于结构性产能过剩要通过强化市场作用、强化信息发布、强化创新驱动,三个“强化”来进行化解。

一是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一方面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尽可能减少对市场的干预,让市场需求成为产能变化的最主要决定因素。另一方面注重发挥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作用,推进存在过剩产能产业兼并重组,让企业成为承担经济决策责任的独立主体。

二是加强信息监测和发布,降低市场各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进一步完善新兴产业相关统计体系,加强对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时监测和分析评估,及时动态发布产业发展信息,畅通市场参与各方了解信息的渠道。

三是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对新兴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吸引、培养创新领军人才,完善创新培育体系等手段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二、阶段性产能过剩出现的原因及应对建议。

阶段性产能过剩,表现为一个快速成长的产业在短期出现供应链各环节之间、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以及产能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不平衡、不衔接。阶段性产能过剩不会永久存在,在一定条件和时期下可以化解。阶段性产能过剩主要由两方面原因导致。

一是相关体制机制、基础设施等外部环境不适应产业发展需求。风电产业存在着风电规划与电网规划不配套,电网建设和风电场建设不协调,阻碍了风电产业产能消纳。光伏产业由于电价政策滞后、发电并网困难、分布式发展缺乏制度支撑等因素,国内应用市场一直难以启动。当国际市场出现波动,产业产能问题顷刻突显。再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当前阻碍其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配套充电设施建设滞后。充换电站不足、充电桩建设难使得我国电动汽车产业难以打开市场。目前在北京市智能充换电网络管理服务平台上,能查询到的可供私人预约的公共纯电动车充电站仅有4处,新能源汽车私人用户充电很不方便。对于通用航空产业,空域管制是其最大发展瓶颈,虽然低空空域管理近几年有所改进,分成管制空域、监视空域和报告空域,但在具体实施中,通航运营商仍然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空域申报流程上,并且申报也不能完全保证飞行。

二是部分新兴产业由于技术不够成熟,市场容量尚未打开,产能出现阶段性相对过剩。云计算产业目前在技术上仍有瑕疵,稳定性和安全性有待突破,很多公有云建设企业和多数私有云企业用户对使用云计算尚存顾虑。而云计算产业的高价值环节在于服务,其基础设施的建设应与云服务、云应用提供能力和需求程度相匹配。但我国众多地区把发展数据中心等同于发展云计算,2013年,我国有十几个城市计划或已经开工建设数据中心,一些地方还提出建设“中国最大”、“区域最大”的云基地等口号。导致目前全国数据中心的实际使用率仅为10%。目前大批兴建的数据中心显现出相对过剩情况。再如目前我国智能机器人产业和3D打印产业都面临一定技术瓶颈,技术水平尚未成熟,但是,国内相关规划已经遍地开花。3D打印企业已经超过百家,而各地已经公布的机器人产能规划目标,已经基本与2015年全球的总需求规模相当,都存在过剩风险。

对于阶段性产能过剩应从改善新兴产业发展环境,开拓新兴产业市场入手,大力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从而吸收阶段性产能过剩,实现产业平衡发展。

一是大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创新,打破束缚产业发展的障碍,充分释放新兴产业发展活力,让体制机制成为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助力而非绊脚石。

二是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建设新兴产业所需各类基础设施,让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能够跟上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速度。

三是积极开拓新兴产业市场。通过实施示范工程,补贴首台套应用等方式,大力拓展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领域,强化市场对新兴产业产品与服务的接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