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向上发展之路
来源:信产部 时间:2020-03-23

中国汽车市场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时代变迁,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在不断学习创新中,已成为世界汽车制造大国,并正向汽车制造强国迈进。2009年起中国连续蝉联全球汽车销量第一,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也在不断突破,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近年来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合资品牌中突围,改变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不断的向上之路:

1) 销量增长拉近与合资品牌的差距

2019年我国乘用车销量为2144.4万辆,其中自主品牌汽车的销量为737.6万辆,占到当年汽车总销量的34.1%。从2010年这近十年的发展来看,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已经崛起,尤其是2015年自主品牌汽车份额从2014年的29.2%上升到33.6%,增长4.4%,在销量和份额上有较大突破,并在随后的四年中份额都保持在33%以上。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崛起,主要得益中国SUV市场的兴起。2009年中国SUV市场销量不到55万辆,只占中国乘用车市场份额的6.9%,而2019年SUV销量已达946.5万辆,份额占到44.1%,年均增长率为32%。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把握时机,在这关键时期中积极布局SUV市场,使得中国SUV市场中自主品牌的份额从2009年的29%上升到2019年的47%,借助SUV热潮实现突破,拉近与合资品牌的差距。2019年排名前20,销量突破30万辆以上的自主品牌已有吉利、哈弗、长安、比亚迪、上汽荣威、奇瑞和广汽传祺等,量上能比肩众多强势的合资品牌。

2)价格上突破天花板,品牌形象在用户心目中得到极大提升

中国自主品牌各售价段销量的年度对比,能清楚的发现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中端甚至中高端价位市场的销量占比逐年增加,价格向上的趋势非常明显:2010年自主品牌70%以上的销量都来自于MSRP(厂商指导价)8万及以下的车型, 2014年这一比例降到62.7%。此后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产品价格迅速拉升,2019年8万及以下的产品销量只占到27.6%,10-15万(含)中端产品的销量却上升到37%,15万以上产品的销量也上升到12.3%。

10万在过去被认为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价格天花板”,这一认知已经彻底扭转。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溢价已被大大提升,甚至其中强势的品牌已经赶超部分合资品牌。以前泾渭分明“合资品牌主打10万以上,自主品牌主打10万以下”的市场格局被打破,双方开始在10万以上市场正面交锋,并且自主品牌顽强的打开局面,站稳市场。

 

 

价格上的拉近,是自主品牌企业多年来坚持不懈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技术、设计、性能和质量等方面自主品牌不断创新,推出一系列深受广大消费者认可的车型,取得不俗的成绩,从而扭转消费者对自主品牌形象的认知。在国家信息中心近期的一项调研中发现,有近80%的消费者都认为自主品牌的形象有很大提升,其中用户认为提升最大的方面是自主品牌给人的品质感,在做工、材质和细节上已基本与合资没有差别,甚至在一些方面还有所超越。此外,自主品牌在配置方面的优势更为突出,因此才会在与合资的直接碰撞中占据一定的市场。

3)中国自主品牌迅速布局高端化市场

中国自主品牌近年来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从外观设计到技术实力,从营销策略到战略布局,中国自主品牌都在整体向上,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单车销量和价格双双上涨,保证了企业利润和销量的同步提升,我国本土品牌已经获得市场认可。在此基础上,我国自主品牌纷纷冲击高端化品牌,逐渐形成中国品牌高端化的新阵营,让人愈发感觉到中国汽车品牌在新时代下的明显变化。

 

 

WEY和领克作为当下初获成功的两个自主高端化品牌,吸引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和研究。从品牌成立到产品推出,知名度与口碑的建立,以及最重要的销量来说,WEY和领克都取得成功。究其原因,从品牌基础来看,WEY诞生于长城,领克也是吉利收购沃尔沃后开拓出的品牌,作为母品牌的长城和吉利在汽车行业打拼多年,近年来时常在市场中推出爆款车型,市场反响强烈,消费者的认知和关注程度都较高,具有很好的品牌创建基础;从市场的选取来看,二者都是以SUV市场来切入,此举是非常明智的,首先SUV热潮在中国仍未褪去,消费者认为自己理想车型中SUV车型占比还处于较高水平,其次自主品牌的优势市场正是SUV,从SUV切入更能发挥自主品牌的强项;从产品设计定位来看,WEY和领克都采用大量原创设计,并且运用很多大胆前卫的元素,造型上非常吸睛,充分满足80、90后群体对于时尚个性的需求;从产品做工来看,不论外观还是内饰,在材质、细节上无不体现出品质和档次感,将感官品质做得非常到位,较好得到让消费者彰显的心理得到满足。因此推出高端化品牌离不开背后强大的造车实力,同时也是中国汽车发展的必然。

当前是技术变革空前剧烈的时代,中国自主品牌要保持持续向上的动力,还需把握“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时机,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电动化”目前已成为全球的热点,是对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情形的积极应对。中国发展新能源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产业发展已经到了从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的关键阶段,新能源汽车也将逐渐转向市场主导。

当前中国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处在相对领先的位置,在动力电池、电机技术,以及整个行业推广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国家在政策的引导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做了极大的支持。新能源汽车 “火”了起来,各类资本竞相追逐进入,对新能源汽车前景的普遍看好,新品牌诸如蔚来、小鹏、威马等接连推出,形成造车新势力。

但是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正从“补贴时代”过渡到“后补贴时代”,我们将面临市场培育、产品竞争力提升等重大挑战。虽然相对传统燃油车而言,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不具备直接的竞争力,但是随着技术的创新、政策法规的完善,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会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性能上进一步提升,造车成本也将降低,使用环节得到改善。并且国家将这一重要时点定在2025年,在此之后新能源汽车就要不断地开始摆脱政策依赖,形成以市场驱动为主的阶段,政策的支持将会逐渐弱化。因此,未来自主品牌必须在“双积分”政策的引导下积极转变,增强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

 “智能”和“车联网”发展如火如荼,中国自主品牌大胆尝试并取得一些出色的成果。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正在影响着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国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出现世界领先的互联网与通讯企业,并且推出了非常多的智能化产品,消费者有了较多的使用体验。这两项基础为中国汽车智能化的发展积蓄了重要力量,并吸引到互联网巨头如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等纷纷与主机厂开展合作,开发出梧桐车联智能系统,阿里巴巴AliOS以及百度Apollo等车联网系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汽车智能化发展。

目前搭载车联网系统车机在自主品牌层面上基本完成普及,许多新上市的产品都可以做到语义识别,支持多种方言的语音控制,以及利用手机APP对车辆进行操作的远程控制。这些智能化功能对于80、90后的吸引力是不可抵挡的,就像我们研究中发现的一位年轻消费者所说“我一旦适应这些智能功能,肯定离不开,下一次再买车也肯定会在带有这些功能的车型中进行选择。”智能化的趋势也是这样,安全、便捷和舒适的功能一定会让消费者产生粘性,从而形成行为依赖。可以想象,习惯在酷热夏季通过手机提前打开空调,而不用向以前走到停车位后打开空调等上10分钟再出发;或者车辆能准确识别语音操作指令,释放双手规避开车过程中的一些潜在危险。消费者的驾驶行为会随着这些功能的普及发生改变,就正如习惯了智能手机的消费者,很难让其回归到非智能手机。

综上所述,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借着SUV热潮快速发展,占稳中端市场,突破所谓的“价格天花板”,在品牌形象上得到转变。并且迅速布局更高端的市场,形成高端化品牌的新阵营。未来,中国自主品牌将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两大趋势下完成更大的蜕变。


(作者:国家信息中心 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  郭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