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拉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来源:综合管理部 作者:武小欣 时间:2014-09-16

拉美地区的国家民族独立较早,在十九世纪初就获得了国家的独立,仅比美国独立晚二、三十年,但是二百多年来来美国与拉美的发展差异大相径庭。拉美在发展的过程中,有过辉煌,但是更多的是教训,乃至拉美模式拉美陷阱成为描述拉美发展经验教训的流行词。拉美国家有太多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值得汲取。

相比于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的东亚地区,拉美地区人地矛盾相对宽松,资源也比较丰富。正因为矿产资源丰富,这里成为欧洲早期殖民者殖民的最主要的目的地。欧洲殖民者给拉美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不仅仅是对资源的掠夺、对人种的灭绝,更重要的是对拉美经济社会畸形发展模式造成了历史性的伤害,使拉美地区走上了畸形发展道路。尽管受殖民者的伤害,但是拉美人民近两百年来仍然不懈地探索、奋斗。

在工业化方面,拉美已经进行了一百多年,可以划分为明显的三个阶段:初级产品出口阶段(18701930)、进口替代工业化阶段(19301982)和外向发展阶段(1982年以后)等三种发展时期。1870年代拉美地区开始出现了现代制造业,可以说是拉美国家的工业化的起始点,为了经济发展拉美国家形成了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出口导向模式。20世纪三十年代,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拉美国家转向进口替代发展模式。1982年以后,拉美国家又走向外向型发展模式。拉美国家的发展模式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主要由于受民族国家内部利益集团不平衡发展影响致。相比较而言,拉美工业化在战后获得了一个高潮发展期,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拉美各国工业化起步时间不同,形成一种波浪式发展趋势;二是1970年代拉美国家普遍实行负债增长战略,以借债投资推动工业增长。但是这种工业化主要是依靠数量的扩张,并没有质的提升,没有国际竞争力的增强。80年代之后,拉美工业发展处于一个挫折期,而不是进入后工业化时期。拉美的工业化走过风风雨雨的一百多年,但是总体上没有形成独立的、完备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工业,十分可惜。

在农业现代化方面,拉美国家主要是在保持大地产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农业机械化、化学化、绿色革命等来改变传统农业的经营形式,通过所谓资本主义局部渗入方式来改变农业部门的生产关系。由于土地资源丰富,不断地扩大农业边疆也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这种农业现代化模式下,大地产实行产业化经营,土地向少数农场主集中,中、小农被排挤出农业,过早地进入城市,农村生产能力没有有效地发挥出来。

在城市化方面,拉美地区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拉美国家城市的诞生是畸形发展的产物,早期城市布局不合理,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不协调。20世纪3090年代,拉美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欧洲城市化率从40%上升到60%用了50年的时间,而拉美仅仅用了25年。原因在于城市对人口聚集有许多吸引力,同时农村地区实行大地产制度,土地向少数人集中,农村缺乏经济发展机会,农民纷纷失业,被迫流向城市,加之人口爆炸性增长,导致拉美地区城市人口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拉美许多国家城市结构不合理,大城市往往集中了全国人口的20%50%,导致大城市太大,小城市太小,缺乏中等城市。由于城市缺乏足够的产业支撑,许多城市居民无法找到工作,就业不充分,城市贫困化率比较高,城市问题十分突出。例如2002年,巴西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城市化率达到82%,但贫困人口却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4%,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不匹配现象十分严重。

在社会转型方面,拉美地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处于社会分层的初级阶段,商业和土地精英占主导地位,现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已经出现。20世纪4050年代,处于社会分层加速期,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基本成型。20世纪6070年代处于社会分层巩固期,拉美国家已经形成一种与先进工业国相对趋同的阶级结构。20世纪80年代以后,处于社会分层反复期,中产阶级收入、生活水平以及社会地位出现下降趋势,贫困率急升,社会两极分化日益严重。

在政治现代化方面,拉美国家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独立初期至20世纪初期约100年左右为第一阶段,主要是由追求民主到建立起专制独裁的全国性政权,由乱到治,逐步形成稳定局面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1910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以墨西哥革命为起点,经历了民主与独裁交替的阶段。职团主义创造了一种新的民主形式,但只有墨西哥获得成功。军政府有两种,一是发展主义的军政府,二是传统的军政府。第三阶段从1978年至今,处于还政于民时期。民主又得以恢复。但进入90年代以来的10多年间,拉美各国的政治与社会动荡日益加剧,这种政治与社会的冲突是民主价值与市场价值冲突的集中表现,当市场化改革导致经济与社会严重不公时,代议制民主的外壳就失去了吸引力。

在收入分配方面,拉美国家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各阶层收入差距十分悬殊,收入差距成为社会动荡的重要根源之一。例如巴西,196010%最富有阶层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为39.6%,40%最贫困阶层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仅为11.3%;到1970年,前者比重上升为46.7%,后者比重下降为10%;到1980年,前者的比重进一步上升至47.9%,后者的比重进一步降至9.8%。拉美许多国家没有处理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产生了很多经济、政治、社会问题。

以上情况说明,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注重国家现代化的战略设计,必须统筹考虑方方面面因素,坚持科学发展,科学推进。一是有必要处理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要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城市化过度领先于工业化,或者工业化过度领先于城市化,过或不及都会产生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二是有必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往往产生不稳定结果,需要社会稳定作支撑。后发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社会发展,有必要把培养中产阶级或者中等阶层做大做强,从而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社会基础,以保障经济发展成果。三是处理好收入分配的关系。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蛋糕越做越大,与此同时如何合理切分蛋糕也越来越重要。拉美国家在收入分配的过程中,由于受国内分利集团的影响和制约,国民收入分配向少数人倾斜,地区分化、城乡分化、阶层分化进一步加剧了民居收入分配的差距,从而为社会不稳定奠定了动荡之源,教训十分深刻。三是政治现代化必须理性设计,审慎实践。政治民主现代化是各国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必然的历史过程,但是各国历史和文化传统不同,社会结构不同,起点不同,政治现代化并不存在统一的公式或者标准答案。只有基于本国的实际,持续推进,这方面东亚的经验教训倒是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