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美国制造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来源:经济预测部 作者:闫敏 时间:2016-07-08

金融危机后,美国为振兴经济提出制造业复兴计划。目前,美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并成为带动经济复苏、拉动就业增长的重要力量。

一、美国制造业复兴新动向

(一)强调工业互联网战略

随着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先进制造技术发展和互联网革命进一步深化,美国等世界制造强国都在积极推动制造业创新和转型发展。

第一,工业互联网发展源于市场导向。德国工业4.0受到世界普遍关注,美国工业互联网同样值得各国重视与研究。“工业互联网”与“工业4.0”都以工业体系与互联网技术高度融合为核心内容,前者区别于后者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市场主导。“工业互联网”主要由市场主导,美国政府发挥推动、倡导与引领作用,通过政策扶持、规则制定、国际协调等途径,为企业创造适宜的发展环境。工业4.0主要由德国政府推进,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与法律,自上而下实施,以对抗美国在信息技术方面对制造业的支配优势。二是,企业主导。美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主要以大型企业为核心。GE、思科、IBM80多家企业成立工业互联网联盟,基于企业发展与市场需求考虑,在技术、标准、产业化等方面做出前瞻性布局,推动全国乃至世界制造业互联。三是,需求主导。美国企业将机器设备单体连接成为工业运行系统,主要从客户需求出发,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GE公司为代表的大型制造企业将信息物理系统反馈的客户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及云计算处理,从市场需求角度改进并创新产品设计,实现供需匹配。

第二,工业互联网发展改变生产模式。美国“工业互联网”作为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标志,改变了传统要素结构,实现了产业升级的两大突破。一是,突破了地理限制。工业互联网将全球范围内的机械、人和数据连接起来,在更深的层面将数据收集分析与运行预测相结合,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销售产品,减少冗余产生,实现了全球制造联网。二是,突破了边界限制。工业互联网使机器得以通过网络与其制造者进行交流,能够实时为客户提供恰当的信息,随时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将生产意外产生的可能性降至最小,突破了原有生产模式的可能性边界。例如,GE公司通过机器设备互联,使常规的检修维护工作变得简单而有计划性,将计划外故障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减少停机时间,提升机器的运转效率,进而带来生产能力的巨大提升。

(二)强调制造业创新发展

美国重视制造业发展,强调通过创新引领制造业升级,实现再工业化战略。

第一,大企业引领创新。创新与变革是美国企业普遍遵循的基本经营理念,是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自发行为,也是企业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重要途径。以GE公司为代表的大企业创新具有专注性、前瞻性、持续性特点,在美国制造业创新过程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公司集中优势资源创新,每年研发投入高达50亿美元,研发团队汇集世界优秀专家;集中优势领域创新,创新重点聚焦于航空发动机等具有技术和市场优势的关键业务,寻求持续领先地位,对没有显著优势的领域则开展对外合作,以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率;集中优势经验创新,借鉴硅谷的创业经验,强力推行快速工作(FastWork)机制,尝试建立“微型工厂”,努力营造创新平台,应对创新速度加快的挑战。

第二,人才支持创新。美国通过高水平的教育体系、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和开放的移民政策,从全世界吸引、筛选创新人才。以高端装备制造著称的GE公司,正在实施“未来智造”战略,全球配置资源,早在2011年就与美国加州硅谷成立了GE全球软件中心总部,聚集软件人才,并计划在全球成立20个左右的软件研发中心;创造育英机制,最近宣布的公司高层领导调整,具备数字化技术及业务背景的人才数量明显增加;重视人才挖掘,尤其重视高端人才培养,公司高层领导亲自推动实施人才管理和继任规划。

第三,理念推动创新。借助互联网,出现了“众包”等新的创新形态,美国利用全球智慧推动制造业创新,创新的速度更快,创新的效果更好。GE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把全球智慧和工业互联网、先进制造技术一并视为“未来智造”的三大支柱。GE航空部门曾在互联网上面向全球工程师发起一项飞机发动机支架3D打印设计竞赛,共有700多个设计项目参赛,最终来自印尼的、没有飞机发动机设计经验的工程师获得了第一名,支架重量减轻了84%,大大超出了专业航空工程师的想象。

第四,细节完善创新。美国制造业创新不全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原始创新,也包括大量的改进型创新。诚如GE公司创始人爱迪生所言“我发现世界的需要,然后着手去发明”,GE公司在创新过程中高度重视用户的体验和意见,着力从用户的视角对产品进行细节化、功能型改进,虽然不涉及高深的技术,却取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

(三)强调制造业与金融统筹协调

实业与金融资本混合发展,一方面在特定历史时期,促进了制造业加速扩张,增加了企业利润;另一方面,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制造业过度金融化加剧了企业经营风险,造成企业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削弱了制造领域核心竞争力,并导致国家制造业空心化。基于此,美国政府与企业逐步调整发展策略。

第一,政府加强监管。美国总结经验教训,重新定位制造业与金融业之间的关系,加强金融监管,大力降低“杠杆率”。国家对具有相同功能的同类业务,面向其监管范畴内的所有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制定标准一致的监管新规,内容涉及加强场外衍生品交易的集中清算,严格场外衍生品交易的保证金制度,限制金融机构与企业从事自营交易等等。金融市场规则的修改,提高了制造企业进入门槛,增加了其从事金融业务的成本,降低了金融资本对产业资本的挤出效应。

第二,企业回归主业。GE公司为代表的美国大型制造企业调整发展战略,逐步降低金融业务比例,重塑核心竞争力。金融危机后,政府加强了对金融业务的合规性监管,金融资产坏账增加了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GE决定逐渐剥离缩小金融板块业务,以产业技术为核心发展公司业务,回归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发展方向,希望借助工业互联网强化机器设备服务能力,为其制造业板块提供支撑,进一步扩大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全球领先的跨国企业这一动向代表了世界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大趋势。

二、启示与建议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转型进入新阶段,结合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归纳启示与建议如下:

(一)重视互联网发展,实现转型升级

顺应国际产业发展与升级的大趋势,借鉴美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经验,大力实施“互联网+”战略,以增量带动存量,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一是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美国GE、思科等公司提出2020年实现500亿台设备联网。为有效应对世界工业互联网发展挑战,建议“十三五”时期加快大型物联网、云计算、政务信息、电子商务公共平台建设,提高互联网公共服务水平,为企业、居民“触网”创造良好的生态系统环境。二是加强制造业+“互联网”建设。美国等主要工业化国家以制造业企业为主导,在产业链、价值链、管理链等方面引入互联网概念。建议我国借鉴相关经验,以实体经济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传统产业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鼓励并引导制造业企业积极利用互联网资源与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管理等全流程建设中充分融入互联理念,通过先进的发展模式推升产业发展水平,避免互联网发展脱离实体经济。三是加强改革措施中有利于“互联网”+战略落实的制度建设。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财税金融改革、PPP项目推广等方面,在铁路、航空、石油、电信等领域,引入社会民营互联网资本;优先考虑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互联网+”的PPP项目推广;鼓励国有企业、公共部门等组织与机构通过互联网众创、众包、众筹形式,汇集全球智慧,集成社会资金,谋求跨越式发展。

(二)重视大企业主导,实现创新发展

德国工业4.0与美国工业互联网发展,GE、思科、西门子等大企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议我国重视大型企业的引领与带动作用,“尚创新、防风险、重人才”,为企业创新创造良好环境。一是鼓励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大型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政府在发挥调控作用的过程中,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社会力量为基础,降低企业创新成本,鼓励大型企业集中力量进行高端研发创新,重点领域通过组建创新联盟等形式实施合作创新。二是控制风险。针对当前社会资本“避实就虚”,实体企业“脱实务虚”的现状,借鉴美国经验,颁布专项条例或管理细则,限制大型实体企业金融资产比例水平,规范企业资金运作行为,防止制造业企业过度金融化,避免金融秩序恶化,减轻金融风险压力。鼓励企业做好混业经营减法,根据当前经济形势以及国际跨国公司去金融化苗头,逐步剥离不良金融资产,聚焦核心主业,增强制造业能力。三是重视人才。完善企业分级薪酬管理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选任机制,创新与贡献挂钩的奖惩机制,构建劳动力优化配置的市场机制,以改革谋发展,全面引导企业建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挖掘人才的政策体系。

(三)重视人力资本素质提高,实现提质增效

针对当前教育体系与劳动力市场脱节,中国劳动力结构性错配的问题,建议“分段、分层、分级”培养产业人才,全面提高人力资本素质。一是分段培训。教育机构与高等院校主要负责人力资本基本技能培训,培养劳动者“终身学习能力”;企业与市场主要负责人力资本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结合实际业务与产业发展等情况实施时时培训。二是分级定岗。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对专业技术工人进行分级定岗与职称评定,根据级别落实相应工资、奖金等薪酬待遇。三是分层就业。对于社会低端劳动者,通过完善政府公共政策体系,引导企业提供低端就业岗位,实现就业保底;对于中端劳动者,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引导中端劳动者适应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不断更新知识与技能,增加就业机会;对于高端劳动者,通过改进人事管理体制,以更加开放的视角消除制度壁垒,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汇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