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巴西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及启示
来源: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作者:赵硕刚 时间:2015-02-11

上世纪5070年代,巴西经济经历了一段高速增长期,尤其在 1968-1973年,巴西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被称为“巴西奇迹”。同时,巴西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巨大转变,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在1960年后首次超过50%,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不足30%提高至60%以上。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巴西人均GDP[1]迅速提升并在1975年首次突破1000美元[2],由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然而,此后巴西经济增长的奇迹未能延续下去,进入80年代后更遭遇“失去的十年”,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几近停滞。即便在90年代新自由主义改革后,以及本世纪初全球经济快速增长阶段,巴西经济也未能重现之前的持续高增长,人均GDP长期徘徊在中等收入阶段,至今未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3]

一、巴西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特征

对比巴西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前后的宏观经济表现,主要有三方面特征:

一是经济增速出现“断崖式”下降后呈长期结构性减速。上世纪506070年代巴西平均经济增速分别为7.4%6.2%8.6%,而80年代迈入中等收入阶段后陡然降至1.6%,降幅达到7个百分点。此后,尽管巴西在90年代和本世纪头十年平均增速分别回升至2.5%3.6%,但也远低于之前的增长水平。可见,巴西经济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长期下滑并非单纯周期性减速,而是结构性因素导致长期增长潜力下降。

二是经济增速“断崖式”下降伴随着严重的外部冲击。巴西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前后,先后遭遇了两次国际石油危机的冲击。尽管当时巴西采取了进口替代战略,经济相对封闭,但每次危机仍对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并成为增速下台阶的分界线。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巴西经济虽然仍能保持7%左右的平均增速,但之前年均增长10%以上的“巴西奇迹”就此终结。1981年第二次石油危机更成为巴西经济由高增长跌落至“失去的十年”的转折点。

三是经济增速骤降后呈现不同回升轨迹。虽然两次石油危机均造成巴西GDP增速短期内大幅下降,最大降幅分别达8.8[4]13.5个百分点。但第一次石油危机时,巴西经济增速短暂下降后仍能实现快速反弹,并在1980年恢复至9.1%的高增长。而第二次石油危机后,巴西经济在衰退后未能实现持续的增速回升,经济陷入长期低迷。

二、巴西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

按照发展经济学理论,经济增长依赖于劳动力增长、物质资本的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高。从生产函数角度对巴西经济不同发展时期的三大要素进行分解,有助于研究其增长动力的转换情况和外部冲击的影响机理,更便于探究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



[1] 世界银行一般按照GNI (国民总收入)的概念对一国经济发展阶段进行划分。由于巴西人均GDP与人均GNI差别不大,为方便理解,本文以人均GDP代替人均GNI

[2] 美元均为现价美元。按照世界银行2013年公布的最新标准,以2012年人均GDP为准,低于(含)1035美元的为低收入国家,处于1036-4085美元的为下中等收入国家,处于4086-12615美元的为上中等收入国家,大于(含)12616美元的为高收入国家。巴西2012年人均GNI11630美元,属于上中等收入国家,接近高收入国家的下限。

[3] 巴西2012年人均GDP11630美元,属于上中等收入国家,接近高收入国家的下限。

[4] 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巴西GDP增速由1973年的14%最低降至1975年的5.2%;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后,巴西GDP增速由1980年的9.1%降至1981年的-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