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国内外资源型经济区域发展规律及借鉴
来源: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作者:高辉清 时间:2014-11-21

前不久,中央出台了《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将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列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这对于维护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民族团结、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多、分布广,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内外部因素叠加,新旧矛盾交织,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为我国资源性城市转型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参考,就显得非常有意义。

一、资源城市[1]发展的阶段性划分

1、资源型城市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中国的资源型城市可分为两类:一是无依托资源型城市,即在原先没有城市的荒原僻野,因矿产资源开发而兴起的城市,如焦作、阜新;二是有依托资源型城市,即原先已有城市,后因附近地区发现并开发矿产资源,而转变为资源型城市的,如大同、邯郸。

无依托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与其对它所依赖的资源的开发进程具有高度一致性。如下图所示,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变化规律呈铃状分布。假设一个资源基地在一定时期t所生产的资源量设为Q,很明显,Q起初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增加,并且将趋向于一个最大值maxQ,在此之后资源便将会逐渐面临枯竭的境况。

根据上述资源开发的特点,在不进行经济结构转型的情况下,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可划分为四个时期:一是资源进入开采准备与开始开采阶段,资源型城市进入形成期;二是资源开采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资源型城市进入成长期;三是资源开采进入稳产阶段,资源型城市进入成熟期;四是资源开采进入减产阶段,资源型城市进入衰退期。

对有依托的资源型城市而言,发展轨迹略有不同:一是资源城市的形成期不仅包括资源进入开采准备与开始开采阶段,而且包括一部分资源开采快速增长阶段,直到资源开采量达到了一定规模,资源经济在整个城市中占据重要地位之后;二是虽然对资源具有较大依赖性,其生命周期在较大程度上受制于资源产业发展态势,但是同时由于非资源产业也占据一定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制约,上述四个阶段的划分不如无依托资源型城市那样明显,尤其是资源开采进入减产阶段之后,城市的发展出现衰落的程度会相对较弱。



[1] 本报告中所指的“资源型城市”在空间上不仅包括城市本身,而且包括城市所属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