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银行业利润率下降 未来必须需求突破转型
来源:经济预测部 作者:刘鹏 时间:2016-10-08

随着我国经济逐渐进入新常态,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和实体经济表现欠佳等因素影响,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频频发力,银行业既要扮演宏观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传导者,又要实现自身企业经营的盈利目标,任务艰巨。银行业绩不出意料的呈现出规模扩张,速度放缓的趋势,盈利能力受到影响,不良贷款率升高,拖累利润增长。为此,各银行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拨备计提力度,基本覆盖了不良暴露,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加强成本管控和产品创新,提高了经营效率,拓宽了利润增长点。展望未来,银行业必须在重重压力下完成转型,内部分化亦将日益突出,只有在国企改革、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混业经营和金融市场开放等方面率先变革,才会脱颖而出。

1、多次降准效果显著,银行资产规模扩张明显

资产负债规模扩张明显,增速先抑后扬。2015年以来,受人民银行6次降准影响,银行资产规模竹节攀升。截至20158月,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合计为187.94万亿元,总负债合计为173.65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5%14.7%,保持较快增长,增速较去年同期分别上升0.60.1个百分点。然而年初增速继去年创下2004年以来新低之后,再创新低。商业银行总资产合计147.46万亿元,总负债合计136.69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8%16.4%,增速较去年同期分别上升2.12.0个百分点。

规模最大的仍然是大型商业银行,不过占比已逐渐降低至不足四成,增速最快的是城市商业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分别达到74.03万亿元和68.32万亿元,但比重已经下降至历史新低39.4%39.3。受人民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定向降准的影响,增速最快的是城市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同比均超过了24%,其次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规模最大的大型商业银行增速最慢。

展望第四季度及明年,如此高密度、大力度降准的情况恐难再现,加之工业及其他实体经济领域未见实质性好转,不良贷款威胁较大,银行放贷意愿不会盲目加强,由此推动的银行资产的快速增长恐不可持续。

2、资产规模推动利润增长,风险制约盈利增长速度

2015年上半年,全国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871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4%。而2014年上半年净利润较2013年同期增长了13.97%。自2014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的同比增速出现了大幅下滑,从2014年一季度的15.94下降了10倍左右。上市银行实现净利润7086.40亿元,同比增长2.59%,增速较2014年同期下降8.08个百分点。其中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净利润合计同比增长不及1%。股份制银行尽管实现了7.26%这一超过平均水平的同比增长,但较去年同期也下降了7.5个百分点。相较而言,城市商业银行的情况要好很多,南京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24.45%,北京银行达到13.44%

今年以来银行净利润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量因素,即资产规模的扩张。而资产质量不高,不良率上升,银行拨备计提的增加等因素都导致了净利润增速的放缓。展望未来,净利润绝对额的增长或将趋缓,增长速度在实体经济没有发生显著好转的情况下也不大可能明显的提高。

3、降息和利率市场化导致净息差收窄,银行求变非利息收入占比创新高

上半年,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为2.51,与第一季度相比下降0.02%,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11%。上市银行中,生息资产平均增加11%,计息负债平均增加10%,二者之间并没有发生结构性变化,净息差的收窄主要来自于降息带来的净利差收窄以及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的放开。从负债结构来看,同业资产负债占比上升。从价格来看,利差进一步收窄,体现出生息资产收益率的下降快于计息负债成本率。

非利息收入占比创新高,商业银行全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比上半年达到24.61%,超越第一季度的24.6%,再创新高。上市银行共实现非利息收入5,122.08亿元,非利息收入占比28%。股份制银行在此方面表现突出,民生、招商、平安银行的中间业务已达三分之一。主要收入来源还是集中于银行卡、代客理财等业务类型,投行的发展也较快。

展望未来,利率市场化必将全面展开,依赖净息差获利的传统业务模式必然无法适应未来市场经济的冲击。唯有积极开展中间业务,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才能立足。目前来看,首先适应市场的主要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大型国有银行也正在迎头赶上,相对而言,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基础较为薄弱,未来提升空间很大。

4、资本充足率足以应对当前风险,不良率攀升值得高度警惕

中国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远远高于监管水平。201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48,资本充足率为12.95,二者均远高于5%8%的监管标准,核心一级资本甚至占整个银行资本净额的80.92%。本身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近年来一直严格控制在非常高的水平,同时上半年不少银行也通过发行优先股的方式对一级资本进行补充。总体而言,当前的资本充足水平足以应对所面临的金融风险。

不过,值得警惕的一个事实是今年资产质量的下降和不良率的上升。上半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达到了1.5%,回到了2009年底的水平,远远高于去年同期的1.08%,上市银行不良贷款8493.83亿元,同比增长52.17%。在经济形势整体趋缓的背景下,不少企业遇到了问题,导致贷款不良率上升,特别是农村商业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分别高达2.2%1.48%。外资银行控制的最好,为1.16%,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贷款情况在中资商业银行中表现最好,不良贷款率为1.37%。从拨备覆盖率来看,2015年上半年为198.39%,这也是自2010年以来首次不足200%,不仅远远低于去年同期的262.88%,也低于第一季度的211.98%。尽管距离监管要求的150%还有不少距离,但整体下降幅度不应小觑。

展望未来,资本充足率仍然足以保障应对金融风险,但随着经济增速趋缓、经济结构转型以及消化产能过剩等问题的延续,不良贷款给银行造成的压力巨大。不良贷款率增速将有所放缓,但不良贷款率仍将有所上升,一定要保持警惕,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