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创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
(一)双创政策密集出台,政策体系日臻完善。2015年是双创政策顶层设计年,2016年是双创政策细化落地年。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号)和《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6]35号),印发旨在降低创业用房成本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人社部发布旨在促进人才流动的《关于简化优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的通知》。此外,国务院常务会议先后部署商事制度改革由“三证合一”向“五证合一”纵深推进、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措施、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再宣布失效并停止执行506件国务院文件。这些政策措施出台表明,双创政策日趋合理化、科学化和体系化。
(二)双创载体优势渐增,百船争舸态势明显。以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为引领,各地区双创载体建设进展如火如荼。天津双创特区第四家众创空间紫荆花科技孵化园建成,该园将导入清华投融中国联盟企业服务孵化资源,以提供资本、项目、人才引进有力支持。广州开发区编制形成《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园区双创示范基地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6-2018)》初稿,提出打造国家级科技金融核心功能区。北大校内首家集双创交流、天使投资、创业孵化为一体的双创空间“北大元创”正式开放服务。海尔探索“互联网平台+自组织”的双创模式,推进企业内部创业载体与外部资源对接;截至去年底,该平台已聚集4700多家外部资源、30亿创投基金、1330家风险投资机构和103家园区孵化器资源。
(三)行业龙头广泛参与,草根创业环境渐优。农民工和大学生等是创业的重要潜力人群,但该群体涉及面广、差异化大,仅依靠政策推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借助社会力量可以有效弥补政策短板,更好服务于草根创业人群。蚂蚁金服所属网商银行的“大学生回乡回村创业扶持计划”效应逐渐显现,该计划旨在帮助大学生回乡创业,尤其是农村电商创业;迄今为止,已为超过340万的小微创业者提供贷款约6000亿人民币,而其中累计服务涉农小微经营者137万家,累积发放贷款1973亿。京东集团与国家发改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支持返乡创业试点地区发展县乡特色产业,着力支持返乡创业试点地区和化解过剩产能重点地区发展县乡特色产业。京东集团将结合企业实际,依托自身物流和运营体系,发挥“互联网+”优势,带动上下游企业,提供项目、资金和渠道等资源,支持上述地区加快发展县乡特色产业,助力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就业。
(四)软硬结合齐头并进,双创广度不断延展。当前,商业模式等软领域的创业创新备受青年创业人员和创投资本青睐。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调查表明,70%以上青年创业人员创业项目属于娱乐消费领域和商业模式创新;腾讯发布的《2015创业融资全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创业融资案例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本地服务、金融等O2O领域,占全部融资领域比例高达46.2%,如果再加上文体、社交、游戏、旅游等服务业领域,比例高达84.7%。受风险大和见效慢等因素制约,科技硬创新发展则略显滞后。近期,由国科控股、中科创星、长城会等机构发起,联合多家科研单位、科技孵化器、科技媒体、海外团队、创投机构共同打造成立了“硬科技创新联盟”,旨在克服软长硬短的局面,强化科技硬创新对双创的支撑作用。
(五)双创主体快速增加,创新动力显著增强。举办“创响中国”活动、编制《2015年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报告》等政策利好,极大激发了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今年1月至4月,全国新登记企业157.2万户,同比增长27.5%,平均每天新登记1.3万户,其中,4月份新登记企业50万户。按照国际经验,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例超过5%才会具有一定竞争力。据新华社调查问卷数据显示,48.9%的中型企业达到该水平,在所有类型企业中比例最高;46.3%的小微型企业达到该水平,比例仅次于中型企业;59.3%的中型企业开展了原始创新,而大型企业和特大型企业仅为54.6%和58.3%,小微型企业占比略低,但也有48.1%已从事原始创新。
二、双创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创投资本退出渠道受阻效应显现。股市二级市场骤变干扰了IPO正常节奏,基金投资项目上市退出和并购退出规模均有明显下滑。受此影响,投资机构不再以被投项目通过IPO成功退出为目标,而是以下一轮接盘为主要操作模式。投中数据显示,2015年,A轮投资案例为2045起,占总数比例为73%,较2014年890起A轮案例和占总数比例65%均有明显提高;但2015年B轮和C轮投资案例比重为24%,较2014年的31%明显下滑。在资本终端出口受阻情况下,资本涌向项目初创期易导致出现“资本堰塞湖”,进而酿造潜在金融风险。
(二)创业成功率滞后创业主体增长。商事制度改革催生了创业市场主体大幅增长,但创业成功率却仍处于较低水平。调查表明,我国总体创业成功率大约6%,部分地区超70%的初创项目3个月内即注销退出,成功转化为小微企业的比例低于10%。36氪监测的5万家企业样本范围内,20%的企业生存期短于一年;2015年监测获得天使融资的5000家企业,约1000家实现A轮融资,不到400家实现B轮融资,成功实现C轮融资的企业仅约100家。
(三)创投项目高估值问题日益凸显。流动性宽裕叠加商事制度改革等利好推动,全民创业热情空前高涨,过度资金追逐项目资源,导致项目估值出现偏高趋势。调研结果表明,55%的受访机构表示当前项目估值水平过高,有8%的受访机构表示估值水平正常,仅1%认为估值水平偏低。2015年,IPO退出规模45亿美元,并购退出总规模为45.07亿美元。从回报率来看,通过并购完成的项目回报水平为5.44倍,IPO为2.18倍,其中,IPO回报倍数水平创下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四)众创空间和众筹平台遭遇困难。我国众创空间数量大幅增长,但服务内容同质化和运行模式低端化,已影响到众创空间发展的可持续性。2016年2月,深圳创客空间“地库”宣布倒闭;青年联合办公空间北京绿客屋经营也出现了问题。作为支持双创金融领域的重要创新,众筹也遇到了发展瓶颈。根据网贷之家发布的数据,2016年前4个月,全国倒闭的众筹平台已达43家,而2015年全年,倒闭的众筹平台总共也只有40家。
(五)融资贵和税负高矛盾依然存在。创业初期的企业尤其是经历爆发式生长的中小型企业,对于融资和税负较为敏感。问卷调查表明,52.8%的企业认为企业税负重、融资成本高加大了创新投入压力。资本市场支持企业研发融资力度有限,企业研发资金中来源为企业自筹的比例高达92%、银行贷款为37%、政府资金为25%。税收方面,以江苏笛莎公主文化创意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例,2015年企业盈利和缴税均为1000万元,税负占企业运营成本超过3%。
三、结论及对策建议
综合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国双创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政策、载体、龙头行业参与等方面均取得了实质进展。遇到的问题都属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局部性和可控性问题。下半年,要以优化政策体系、发展资本市场、升级众创空间和完善教育体系为重点,继续加大政策改革力度,营造更加优质高效的生态环境,为双创长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优化提升创新创业政策服务体系。随着双创政策体系的逐步形成,优化提升现有政策成为当前需迫切解决的问题。在综合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找出当前双创政策最大短板,着力功之破之,如针对融资难和税负高等问题,要继续深化相关领域的改革力度。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夯实已有优势政策,如商事制度改革,需进一步明确并长期坚持。
(二)发展适合双创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我国资本市场建设相对单一,创投资本退出渠道不畅,导致双创后劲不足。在当前股票市场低迷、新三板市场阶段调整的背景下,仅依靠并购市场难以满足当前的实际需要。要以实际需要为导向,构建小微企业融资、科技融资、商业模式创新融资、股权交易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双创提供宽松实用的融资环境。
(三)打造专业高级化的众创空间载体。破解众创空间面临困境,需要在横向和纵向齐下功夫。横向上,要打造专业化众创空间,细分到行业,具体到企业,比如郑州建设的以超硬材料为主要内容的众创空间。纵向上,要打造高级化众创空间,从简单的提供办公场地、会计法律咨询向股权投资方向转化,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如北京创客空间的产业链垂直孵化模式。
(四)构建高效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是影响双创的主要短板。构建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全链条、全覆盖的创新创业培训体系。做到各环节有机衔接、重点各有侧重。具体来看,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要突出思维创新,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要重视创业,切实提高创新创业的有效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