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一些机构专家呼吁下调今年经济增长目标
来源:办公室整理 时间:2014-09-25

近期,经济数据低迷引发市场对中国经济现状的担忧,一些机构和专家纷纷建议,下调2014年经济增长目标。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部分机构专家建议下调2014年经济增速。

1、林毅夫呼吁明年下调经济增长目标至7.0%-7.5%。“财经网”9月15日报道,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预测,中国在未来二十年拥有经济增长空间,增长率保持在8%左右,不过需要有利的条件。然而,中国目前缺少这些条件,加之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速缓慢,因此鉴于中国政府的财政稳定性和经济增长能力,中国明年GDP增长目标应该在7%-7.5%之间。

2、厦门大学报告建议将2015年经济增长目标适度下调至7.2%左右。《经济参考报》9月12日报道,施普林格出版社、厦门大学与经济参考报社月11日在德国海德堡联合发布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2014年秋季预测报告认为,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的态势还将继续,预计全年GDP增速为7.49%。报告建议,在经济周期下行区间适当下调预期经济增长率,将2015、2016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调整至7.2%左右。

3、李稻葵称政府明年可能小幅下调经济增长目标至7.0%-7.5%区间。“fx168”网站9月11日报道,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表示,中国经济将回升,今年GDP增长7.5%的目标不是问题。但预计政府明年将小幅下调经济增长目标,可能位于7.0%-7.5%区间。政府及其团队必须非常努力地实施一揽子微型刺激。

4、IMF称中国应将2015年GDP增长目标降至6.5%-7%。“中国日报网”8月1日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表示,中国应将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降至6.5%到7%,低于2014年的目标,并且避免出台刺激措施,除非经济有可能远低于目标水平。IMF称,多数理事都持这一看法,不过有部分人觉得应该采用更低的增长目标。

5、中国社科院建议2015年经济增长目标调整在7.0%左右。《21世纪经济报道》9月16日报道,目前各大研究机构都在重新修正2014年的经济预测数字,下调今年的经济增长数字,建议明年经济目标下调。中国社科院有望在下月发布秋季报告。目前中国社科院课题组将在近期重新测算全年经济数字,初定今年经济增速仍在7.5%左右,但是明年经济增速有望将建议调整在7%左右。

(二)机构专家建议下调明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原因

1、当前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以支撑高增长。厦门大学报告称,中国现有的产能过剩是多年过高投资形成的,相当部分超出了现实需要。同时,高投资形成的巨大产能,长期严重依赖高出口。此外,要素价格长期扭曲、偏低,劳动收入增长多年低于经济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导致了内需严重不足。当前中国经济增长越发依赖高投资与高出口,形成了“两高一低”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外需萎缩,出口陡降,国内居民消费短期内难以扩大,产能过剩矛盾凸显,民间投资意愿锐减,国内外的有效市场需求都无法支撑高增长。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宋立表示,传统劳动力优势减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大,都使中国经济发展难以承受过高的速度,经济增速放缓是很自然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表示,我国短期内仍能维持7%以上的经济增速,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存在由高储蓄支撑的高投资优势。传统的高增长动力尚未耗尽,支撑前30年高增长的结构转换力量。但从中长期来看,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日益增强,在找到新的强大增长动力之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潜力可能会趋于7%以下。从宏观调控目标来看,当经济转向新常态后,经济增长目标需要适当下调,以适应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下降。

2、货币超发的负面效应。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溥表示,目前的7.5%增速是建立在货币超发基础上的。2014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已经突破10.57万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4.7%。预测表明,全年M2增长将达到14.2%,超过年初制定的M2增长13%目标,也高于2013年13.6%的增速。今年的货币供应,将使明年在经济增长减速的同时,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如果2015年、2016年继续将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维持在7.5%左右,宏观经济成本可能太高,不利于将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精力转向全面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微刺激的效果衰减,成本仍在加大。厦门大学2014年秋季预测报告指出,现有的微刺激政策提高了经济增长率,但持续地应用微刺激政策可能得不偿失。报告建议在经济周期下行区间适当下调预期经济增长率,将2015、2016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调整至7.2%左右。海通证券认为,历史已经证明财政刺激效果短暂,而且后遗症明显。

4、中国经济增速的下降不会带来就业形势的恶化。《中国青年报》报道,数据显示,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今年1至8月,31个大中城市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70多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0多万人。而8月份经济数据却显示,工业、电力、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出现回落。这意味着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出现回落的情况下,我国就业“不降反增”。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文溥认为,过去担心经济增长减速导致新增就业机会大量减少,但上述情况并没有出现,在经济结构调整,具有比制造业更强吸纳就业能力的服务业比重逐渐上升的情况下,经济增速的下调对新增就业机会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认为,今年如果四季度工业能上来,全年经济增速可以达到7.3%,明年投资、工业增速将面临进一步下行压力,因此明年经济增速目标下调到7%很有必要。新一届政府对于经济增速下滑的容忍度增加,只要就业没问题,增速下调是自然的,否则难以完成增速目标。

5、适度下调预期经济增速有利可持续发展,利于深化改革和调结构。《华尔街日报》7月31日报道,IMF认为中国将2015年经济成长目标定在6.5-7%甚至更低都是合适的。在30年的高速发展期后,中国经济增长开始持续放缓,目前中国政府最重要的任务解决经济中脆弱环节,走向更安全,可持续的发展道路。IMF称,由于中国预算外开支庞大、以及信贷与投资增长迅速的带来的风险已经上升至很高程度,加以遏制已经成为优先任务。虽然实施结构改革不可避免的将牺牲短期增长,但从长期看将提高收入和消费水平。厦门大学报告称,下调增长目标还有利于政府将主要精力、工作重心集中于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和调结构、转方式上去,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有利于在下一轮的经济增长上行阶段,争取更好的经济增长实绩。前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北大教授林毅夫表示,建议明年的经济目标下调到7%。中国政府不要过于担心国内生产总值(GDP),而应将主要力量集中在改革上。下调经济增长目标可以让中国有更多回旋余地,以解决包括债务水平飙升和房地产市场下滑等一些更为紧迫的问题。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认为,当前经济最要紧的是结构调整,只要经济发展的质量好,速度降一点也没关系,宏观经济政策还是要以预调、微调为主,防止大起大落、大升大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