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媒体机构关注央行5000亿SLF
来源:办公室整理 时间:2014-09-24

 

916日,市场传闻央行对五大行进行5000亿元SLF。传闻称,央行通知五大行,将在最近两天分别向每家做1000亿元的SLF,期限为三个月。受此消息刺激,5大行港股今天全面收涨,截至17日收盘,交通银行涨2.32%;工商银行涨1.96%;建设银行涨1.93%;中国银行涨1.67%;农业银行涨1.12%,报3.60港元。此外,美股、澳元均上涨。美股方面,晚间在纽交所的中资银行股票收到传闻刺激应声上涨,中国工商银行的美国存托凭证上涨1.3%13.40美元,中国建设银行的美国存托凭证上涨1.9%14.96美元。彭博的美国中概股指数上涨0.3%。该传闻还刺激油价和铜价大幅走高,凌晨沪铜大涨逾2%,伦铜涨逾1%。媒体机构主要评论如下:

一、普遍认为此举近似降准0.5%,是货币政策宽松的表现,体现政府维护市场流动性宽裕平稳的政策意图

“路透社”报道,面对不佳经济形势,中国央行终于出手向大型银行提供SLF放水,传闻规模相当于一次降准。尽管SLF有期限限制无法与常规降准完全媲美,但操作量的扩大化,令流动性管理实质已接近全面宽松。业内人士认为,央行此举强化了今年以来定向调控的总基调,同时进一步压低短期内降准、降息的可能性。未来一段时间抵押补充贷款(PSL)SLOSLF等新型工具有望继续大行其道。《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此举性质类同基础货币的投放,近似降准0.5%,货币政策短期宽松常态。投行摩根士丹利认为,此举说明决策者抵挡住全面降息或降准的压力,短期仍将采取更多的定向宽松举措,降息希望渺茫。巴克莱报告表示,可以肯定的是,鉴于8月成长动能急剧恶化,央行仍然面临放松政策的压力。因此,市场可能把5,000亿元注资举动视为是一种‘宽松’形式,就像抵押补充贷款(PSL)工具一样。投行高盛称,中国央行对五大行进行5000亿元SLF,是对8月份疲软经济数据的首次清晰的政策反映,相当于降准50个基点。申银万国认为,央行推出5000亿元SLF,一方面显示了面对即将到来的资金分流和紧张,央行不会不管不顾。但同时也进一步表明了“定向”的立场。美银美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表示,央行此举注入的流动性效果相当于降准50个基点。国信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钟正生表示,央行此举意在鼓励商业银行放贷。5000亿的量级相当于一次全面降准,基本堵住了因这月外汇占款转负而再度兴起的降准呼吁。此外,大行出手购买降低长债利率的信号明显,足见央行定向引导融资成本下行的意图。国泰君安银行业首席分析师邱冠华称,央行此举政策动机包括:对冲存款偏离度管理的影响,防止人造钱荒;经济较差,在不降准不降息前提下,可能变相做点事。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此举可视为一种对冲外汇占款低迷的方式,同时也可能是应对存款偏离度考核实施后市场流动性波动的防范举措,彰显当局维护市场流动性宽裕平稳的政策意图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表示,SLF需要商业银行以资产抵押申请,且需要看利率高低。央行若真干了这事,防止季末效应,弥补外占,以及新股申购导致流动性短缺,预期管理意味更重。

二、认为SLF相比定向降准更易受控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央行手上的政策工具较为有限,在政策目标上表现出两难处境。定向降准实际意义较小,在不良反弹背景下出现的信贷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靠定向降准难以解决。投行摩根士丹利认为,虽然SLF和降准都应被视为是货币宽松措施,但前者更为受控,每次提供的流动性期限为三个月(到期可以展期),这就使得控制权掌握在央行手中。相比来看,SLF产生的暗示性影响也更为有限,从而不会过多损及政府支持改革的立场。中金公司认为,选择SLF有三个好处:一是比较隐蔽,保持了表面的“保持定力”;二是释放了流动性;三是市场最终还是了解到SLF,达到了传递信号功能。中信固定收益团队认为,从多重考虑,政策当局使用SLF的操作而非其他政策工具是非常合理的。央行选择SLF而不是再贷款再贴现甚至是全面降准的原因在于:一是期限上最为合理。二是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是信贷支持政策而难以提供流动性支持。三是SLF操作可支持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四是资金扰动或是银行后续最担忧的问题。钟正生表示,目前看来,新股发行和季末因素可能导致短期流动性出现大幅波动,且存款偏离度指标管理可能会造成波动提前,这个点提前给SLF就很有可能。而且不用逆回购用SLF可能也是不想传递过于宽松信号,跟4月份定向国开行的PSL(抵押补充贷款)一样。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SLF主要用于平滑短期流动性,有利于为实体经济交易、投资服务,央行创造更多丰富、成本低、规模大的金融工具,能够让获得资金的银行增强服务客户的能力。但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是看资金是否做到定向精准投放,而非流向投机领域。

三、认为SLF有助于缓解季末流动性紧张,将对市场可能形成一定正面刺激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某银行业分析师认为,继续采取定向降准从措施看符合预期,但此次定向降准力度较大,对市场可能形成一定正面刺激。“华尔街见闻”报道,不少机构均认为,总规模人民币5000亿元的SLF,效力近似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此举有利于五大行增强信贷能力,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同时也意味着年内降准可能性进一步降低。开源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所所长田渭东认为,央行向五大行实施5000亿SLF,近似降0.5个百分点,定向调节的宽松货币政策开始实施,降存准好比打激素吃补药,而SLF好比做手术,比降存准更有针对性,有利于资本市场更加活跃。海通证券表示最近新股发行、假期因素均可能导致短期流动性出现大幅波动,SLF有助于缓解季末流动性紧张。民生证券认为,9月银行超储供需失衡,可能会造成流动性局部紧张,央行此举可以平滑资金利率大幅波动。首先,SLF可以对冲外汇占款缺口。其次,SLF可以平滑节假日取现压力。再次,SLF可以缓解新股发行压力。最后,SLF可以对冲存款偏离度考核的制度冲击。

也有观点认为此举效果有限,资金或难进入实体经济。“华尔街见闻”报道,有分析认为,这次效果有限。在不良贷款反弹背景下出现的信贷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靠定向降准难以解决。股份制银行存款偏离度压力大,而非国有大行。高盛经济学家宋宇称,虽说每行平均1000亿元的SLF号称类似于全面降准,但真正的降准影响会更大,因为其效力是持续的。民生证券报告指出,与定向宽松直接将基础货币作用于实体不同,考虑到实体融资需求偏弱,货币供给属内生性收缩,且经济下行趋势仍在延续,央行压低流动性溢价但无法控制信用溢价的扩张,SLF释放的流动性可能会更长时滞地停留在银行间而不进入实体。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首席分析师李志强认为,即使是5,000亿元的SLF,也不等于说流动性政策已实质全面放松。期限只有三个月,银行很难长期运用,也不太好用到实体经济上去。

四、预计未来政策仍以定向宽松为主,后续降息降准概率渺茫

“路透社”报道,季末将至,央行通过SLF放水,令市场对近期全面降准和降息的预期落至冰点。市场预计,多处开花的定向或结构性调节工具,将成为货币政策主流。至于降息,多数业内人士认为,作为全面宽松的最为明显标志,短期内希望不大。“华尔街见闻”报道,后续降准降息概率几乎没有。5000亿元的SLF量级相当于一次全面降准,基本堵住了因外汇占款转负而再度兴起的降准呼吁。摩根士丹利认为,政府暂时仍将采取更多的定向宽松举措,降息的希望很渺茫,除非经济增速继续回落,同时未来几个月通胀率持续低于2%且就业状况明显恶化。此外,随着最近采取的政策措施,如果能够成功降低融资成本,同时近期基础设施投资能够复苏的话,预计经济增长不论是环比还是同比,均可能出现反弹。高盛预计,中国的货币环境会温和宽松,将提供推动需求增长所需的一定支持。除了货币政策,其他方面的政策也可能跟上。如可能先期加强落实财政预算支出,这样做可以减少对年底冲刺完成支出目标的批评。另外,中国政府也可能向中央及地方部门施压,要求维持投资增长势头。今后几个月中国增长会反弹,在包括研发在内的GDP计算法调整产生正面影响的帮助下,今年能达到GDP增长7.5%的官方目标。民生证券报告认为,不管SLF是否属实,可以判断的是中央不会刺激但会维稳,年内不会出现全面的降准降息。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陈雨露表示,中国四季度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现在还不到降息的时候,降息是强刺激信号,能不采取就不采取。央行还有很多其他手段可以用,比如定向降准、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等。钟正生表示在要定向发力不要全面宽松,要“滴灌”不要“漫灌”的背景下,目前央行基本将传统货币政策(降息和降准)“雪藏”了。一方面是因为降息降准与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的要求不符,另一方面也因货币政策工具箱里多了不少新式弹药。降息和降准与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的要求不符,此外货币政策工具箱里多了不少新式弹药。兴业银行宏观分析师肖丽指出,虽然经济下行压力,对货币政策有进一步甚至全面放松的要求,但就中国央行而言,延续今年以来定向及结构性调节,依旧是主基调。既有框架下,央行还是会继续定向调节的,维持市场和经济预期的平稳。

也有观点依然呼吁降息降准。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认为其量宽,还不如降息。我们认为导致当前经济全面下行的核心原因在于利率高企,贷款利率与GDP增速相当,因而企业和居民失去投资消费动力。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央行的确不应干预银行的贷款利率决策,但可以降低回购利率,即通过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引导其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为改革转型提供有利环境。建议降息并不是反对改革,而是建议改革应该在低利率的环境下展开,只有经济主体有了正常投资消费的动力,改革才更有可能成功。瑞银报告称,鉴于未来房地产活动可能持续下滑、产能过剩问题累积、经济前景保持低迷,我们认为上述SLF操作对提振企业投资和支持经济增长的作用有限。鉴于有约70%的信贷仍围绕贷款基准利率定价,降息仍然是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不过我们依然认为今年年底可能会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