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来源: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作者:高辉清 时间:2014-09-24

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2.0版改革时代。按国外一家媒体的说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要决定的》(下简称《决定》)如果得到落实,中国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国内则有人戏言,十一届三中全会救了我们这一代人,十八届三中全会则将救我们下一代!我们注意到,《决定》中谈到的15个改革任务中,6个是经济领域,再加上生态文明与经济密切相关,可以说一半都是经济任务。可以预见,在2.0版改革时代,中国宏观经济将经历一次凤凰涅式的巨变。

一、增大了避开“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

如何避开“中等收入陷阱”可能是中国面临的最大经济问题。去年世界银行发表的《中国2030展望》报告指出,在过去50年间,只有13个国家或地区成功地从中等收入经济体晋级为高收入经济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最新数据显示,当前全世界独立经济体(包括主权国家与独立自治的经济体)有260个左右。而在过去50年间至少有100多个经济体达到过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然而却只有13个“成功”地迈过了“中等收入陷阱”,从中等收入经济体晋级为高收入经济体,而且这其中包括了滥竽充数的希腊。换句话说,“中等收入陷阱”的命中率高达90%以上,10个经济体来到此处,9个就过不去。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甚至出现经济衰退而“一夜回到了解放前”。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除了经济结构没有及时转型之外更主要的是社会出了问题,即社会资源被控制在既得利益集团手中,“公平、公正、公义”文明原则渐行渐远,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拉美一些国家到上世纪90年代末的基尼系数仍高达0.6以上,占其人口1%的富人拥有全部社会财富逾50%,而20%的贫困家庭仅拥有2.5%的社会财富。拉美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由于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导致中低收入居民消费严重不足,消费需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一些国家还由于贫富悬殊,社会严重分化,引发激烈的社会动荡,甚至政权更迭。这正是它们迟迟未能迈进高收入国家行列的一个原因。

201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1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00年起,我国基尼系数就已经越过0.4的警戒线,2006年曾达到0.49,之后虽有所下降,但目前仍近0.5。特别是许多专家认为,尽管目前官方发布的基尼系数已经很高了,但是依然没法真正反映出我国收入分配的实际失衡程度。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2010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甚至高达0.61。我国收入差距之所以如此巨大,部分地因为国民收入分配体制的不合理,更主要的是因为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对自然要素市场的人为分割,导致了诸多的寻租机会。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的一项研究表明,2004年和2005年我国包含租金在内的全部非正常收入分配规模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现价比重高达30%以上,远远高于当年国家财政收入水平。

正因为如此,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确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决定性的主导地位,阻止地方政府对具体经济事务的干预,减少权力寻租机会,建立简洁政府,《决定》提出了多项改革措施,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以下三点:一是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这一说法实际上是我国对政府权力认识上的突破,其意义非常重大。过去,由于各级政府实际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我赋权现象,以至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无处不在,导致了大量腐败现象。二是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很显然,没有制衡的权力是腐败的最大来源,保证司法独立性能够对行政的腐败产生极大的抑制。三是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由于“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与“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被放在一起论述,自然而然的一个推论就是,新提任领导干部个人收入和财产公开制度将很快推出。所谓的“阳光是最好的杀菌剂”,官员“财产阳光制”的推出必将极大地将腐败扼杀在萌芽状态。

二、诸侯经济格局将被破除

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主导经济发展是由制度所决定。改革开放以后,政府不再对经济事无巨细地进行计划了,市场经济在快速发展,但是政府对经济的主导地位却依然没有出现太大的改变。

对此,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去理解。首先,地方政府之所以可以主导经济增长:一是政府掌握自然资源,因为自然资源的公有制,使得这些生产要素绝大多数都掌握在地方政府手里;二是地方政府还掌握企业进入当地市场的门槛设置权,通过对不同企业设置不同门槛,而直接对企业投资与经营形成明显的影响。其次,地方政府之所以愿意去主导经济增长:一是存在着以GDP为标的政府业绩考核的锦标赛,为了在锦标赛中获得靠前的排名,以利于未来的职务晋升,地方政府官员存在着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内在冲动;二是不排除地方政府官员在主导经济事务中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为特殊集团和个人谋取租金的内在动机。

这种地方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有好有坏。从好的方面来看,这种模式就是经济学家张五常称赞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县长、书记替代了企业家成为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并利用行政资源以远比市场机制速度更快、范围更广的方式来调配生产要素,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坏的方面看,这种模式就是广受病垢的各界指责的“诸侯经济”发展模式,为了地方局部利益,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甚至相互封锁、相互拆台。

十八届三中全会最大的理论创新就是明确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从而废除事实上存在的地方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主导地位。为了从根源上斩断地方政府过长地伸向经济领域之手,今后要求政府依法依规办事,提高行政权力运作的透明度,减少随机干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就是推进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减少自由裁量权和相应的寻租空间。在废除诸侯经济的同时,《决定》明确提出,要严禁和惩处各类违法实行优惠政策行为,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各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建立全国统一、公平竞争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