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民间资本参与基建项目遇冷
来源:办公室 时间:2014-08-20

4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决定在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出首批80个示范项目,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营运。这些项目涉及铁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等清洁能源工程,油气管网及储气设施、现代煤化工和石化产业基地等方面。一段时间以来,各项目进展如何,媒体专家评论如何,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状况

(一)大多持观望态度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自国务院向社会资本推出80个示范项目以来,多地稳增长投资寻求与民资联手,投资领域向民资开放力度正不断加大。然而,对于有些国有项目伸出的橄榄枝,民资企业仍然存有疑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庄聪生表示,国务院4月份出台了80个向社会资本开放示范项目,今年1至8月份,他带队走访了12个省,接触了170多个民营企业,大部分民营企业目前对混合所有制改革都采取观望态度,真正拿出实际行动的非常少。

(二)参与后因效益不佳退出

《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社会资本投资铁路项目的案例中,多为煤炭等一些对运输条件要求较迫切的企业为自身产品运输需要而参与投资建设的货运专线。如朔黄铁路,由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太原铁路局、河北建投共同出资建设。总体来看,社会资本投资铁路还未看到远景。2005年浙江民企参建衢常铁路,这条号称是首个民资投入铁路干线建设的案例以失败告终,参股民企在两年后因自身效益问题退出。

(三)关注度冷热不均

《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从目前已公布开放项目地方的市场反应来看,社会资本对各地开放项目的关注也呈冷热不均的态势。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于投资较大、回收周期较长,普遍遇冷;而一些能源和新能源、文化旅游类项目则受到社会资本较高关注。

二、原因分析

(一)民资入股缺少决策权 利益无法保障

庄聪生表示,很多民营企业一般总是在有一定发言权或者主导权的前提下才会投资入股国企,不愿意纯粹当配角。然而,参与国企拿出来改革的项目,往往需巨额资金投入,而民营企业虽作为股东却没有任何决策权。另一方面,很多民营企业担心国企现在拿出来的项目并不是效益相对较好的,而一些包袱资产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根本没有吸引力,一些民营企业甚至担心,投进去的钱会被国企拿去还债。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表示在风险适宜的情况下,在根本上阻碍民资进入各项投资产业中的原因是垄断。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室主任刘霞辉表示,国有企业注重国有资产是否流失,所以不愿意失去控制权。民资存在是否仅仅是投资地位平等,而经营地位、话语权不平等的疑虑,其也关心是否具有决策权和执行权。然而长期以来国企中存在的垄断性,不会因为民资进入而短时间内发生变化,这也使得很多民营企业持观望态度。武汉大学教授邹薇表示,很多项目投资主体中,国企是绝对的老大,民企即使倾其所有,“混”进去以后所占的份额可能连一个百分点都不到,这就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参考报》报道,业内人士表示,绝大多数合资铁路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形同虚设,表面上看有健全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但是路外股东在经营者选择、投资决策、成本控制、资本收益和运营管理模式的确定等方面几乎没有话语权,管理方式与“路局制”没有太大区别。另外,铁路建成后,一律采用委托铁路局运输管理的模式,使合资铁路无运输生产和经营管理权,失去了应有的法人财产权和市场主体的地位,沦为事后的算账公司。

(二)民企和国企在体制机制的管理模式会产生冲突

《经济参考报》报道,某民营企业负责人坦言,他对曾经参与过的国企的一个项目感触很深,一个决议甚至走流程都需要半个月时间,往往最佳的市场机会已经错过。上述人士表示,在合资铁路公司里,很多公司股东会层面就可以解决的事情,铁路局也必须按传统的方式请示铁总批准,审批过程漫长在铁路运力和集运站建设指标分配等方面,未按出资比例进行分配。庄聪生表示,民营企业和国企之间在体制机制的管理基础上经常会产生一些冲突,民营企业的优势是贴近市场,机制灵活,一旦作为股东加入之后,执行决策在征求国有股东之后,国有股东要层层上报,这自然影响企业运行的效率。

(三)某些项目回报周期长、盈利前景不明朗

《21世纪经济报道》称,很多对社会资本开放的项目都是为高额负债发展、回报周期较长的客专项目,短时间内难以看到盈利前景。从地方政府首批向社会资本开放项目来看,如合肥-安庆-九江铁路、武汉至十堰城际铁路等,多数为高速客运专线。而我国的高速铁路为负债主导型发展模式,即建设投资结构中的资金来源大多是由负债构成。《民营经济报》报道,由于项目涉及投资金额庞大,加上招投标的进驻门槛设置相对高,很多广州或珠三角地区本土的中小型企业只能望而却步,大量民间与社会资本鲜有机会进入广州城市建设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企业家日报》报道从我国决定向民间资本开放国有项目的意义来看,拿钢铁、机械制造等夕阳产业向民资开放,显然诚意有限。那些钢铁、机械产业和企业,许多已经是过剩的、等待淘汰的企业,此时要引进民资,岂不是企图诱引人家的钱来救这些僵尸企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庄聪生表示,国务院4月份出台了80个向社会资本开放示范项目,拿一个港口项目来说,资金投入巨大,且需要十年以上时间才能够建成,而且是否盈利还是未知,这样的项目民营企业敢投吗?

三、意见建议

(一)彻底打破垄断、消除隐性壁垒 

庄聪生认为,现在民营企业和国企改革还是要消除垄断,消除隐性壁垒,让民营企业能够真正进得去。首先,要实现股权分散。在国有第一大股东不变的情况下引入民营资本进来,并达到相当的比例,使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行股权分散。其次,要推行国有资本在股份所有制企业中持优先股,比如浙江有的地方把大型国企的50%的资产作为优先股,然后把26%的股份卖给民企。这样可以引来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竞价,提高国有企业股权的价格,提高了股权价值,国有资本也就实现了保值增值。再次,要推进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真正分离。比如可以采取有限合伙的方式,出资人承担有限责任,管理者承担无限责任,降低风险的同时保证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经济评论人余丰慧指出,应引导民企独立法人形式进入现有垄断行业投资,投资自主、盈亏自负。比如:打破石油石化垄断局面,让民资以独立法人形式开采国内石油、炼制石油、经销石油进口和零售等。再比如,放开金融业,迅速扩大民资设立兴办商业银行试点面,与现有商业银行一样,一律实行国民待遇。

(二)出台配套措施和细则

《21世纪经济报道》称,民企修建铁路还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征地拆迁问题、规划衔接问题,虽然国家出台文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下一步要出台细则,将这些指导精神具体落实下来。武汉大学教授邹薇认为,需有实实在在的配套细则。比如说,要在细则中给出很明确的说明,如果有资本进入,进入之后的股权分配状况。此外,过于庞大的项目,应该适当拆分,使单个项目资金总量不至于过于庞大,这样民资进入之后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中财鹏元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所执行所长温来成建议,在法规政策的制定上,可以建立全国性的公私合作政策指南,以及基础设施公私合作的合同范本,通过这样的法律约束,让民营企业家明确其收益保障。

(三)建立政府与其他参与者合理分担风险和共享收益机制

《南方都市报》报道,由于公共资源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往往投资回报率不高,或者投资初期很难盈利,需要财政资金加以引导让民间投资项目获得财政支持上的同等待遇,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正是强调政府补助资金一视同仁的意义所在,也是让重大项目对民资具有吸引力的必要举措。一些城轨、道路的项目开发,同时打包了沿线一定范围内的土地开发,以提高投资者的收益率。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徐长生表示,在一些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由于投资周期长、回报率相对较低,应该创造一个能吸引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投资的良好环境,建立一个政府与其他参与者合理分担风险和共享收益的机制。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室主任刘霞辉表示,先前具有垄断性质的项目使得民营资本望而却步。这需要有特别明确的政策出台,规定民资参与国有项目投资后所拥有的权益。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要做好项目规划,明晰产权、规范交易,保证民营投资者的利益。这是实现投资多元化,形成良好的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和关键。对于投资期较长、规模较大、缺乏合适的民间投资者的项目,可考虑分时间段或者拆分成几个子项目进行招标。对于一些风险高的行业,财政可出资组建担保基金,为民间资本介入提供有限担保或全部担保,以分担风险。

(四)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模式上因项目而异

《民营经济报》报道,在民间资本具体进入模式上,则要因项目而异。对于非营利性的项目,主体是政府运用财政性投入来建设,欢迎民间资本进入;对于营利性的项目,鼓励民间资本采用BOO、BOT、PPP模式进入;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甚至包括保障性住房、旧城改造等有一定固定收益的项目,应统筹考虑BT、BOT、PPP、BOO的一种投资方式,允许投资主体进行选择性投资。其他的一些项目也可以通过财政贴息,政府购买等来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另外,也可以考虑鼓励民间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经营权转让,投资合作,资产收购,参与企业的股权重组,股权认购的方式,参与建成项目的运营与养护。

(五)进一步开放和扩大相关领域

《企业家日报》报道,我国决定向民资开放的首先是国有项目而不是现成的国有企业。在那些原本必须是国有资本控制的领域,甚至是自然垄断性质的领域,利润丰厚,民资肯定是愿意进入的。不过这些领域中的企业往往实力雄厚,当今社会民间资本总量虽然庞大无比,但单个大富豪毕竟不多。因此,在这些领域中可以建立起以民资为主体的股份制新企业。如果把现有的竞争性国企尽量地向民资开放,那么众多民资的话语权是有可能大于国资的,民资对国企水太深的顾虑也就可以去除。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对于资产优良、定价偏低的项目,民企的热情会相对较高,但政府资金和国资也会青睐;但若相反,不论是民企还是国企的热情也都会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