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公车改革全面启动
来源:办公室 时间:2014-07-24

 

7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中国公车改革全面推开,引发舆论高度关注。

一、总体评价积极

(一)20年公车改革终破局。媒体纷纷以“面壁终到破壁时”、“公车沉疴20年终破题”等为题进行报道。《北京商报》等媒体称,从1994年中央发布公务用车使用规定算起,这项徘徊约20年的改革如今终于“靴子落地”。一是顶层设计正本清源。《京华时报》等媒体称,回望这些年来此起彼伏、莫衷一是的试点公车改革,这一顶层设计可谓正本清源,是对一些地方不正确、不合理改革价值取向的一次全面廓清。香港《新报》称,这是将公车改革制度化,对于清正整个社会、官场风气,有重大意义。二是自上而下彰显决心。《新京报》等媒体称,公车改革先从吃财政饭的中央机关单位改起,自上而下更能破除阻力。《京华时报》等媒体称,从去年11月底确立公车改革方向到详细方案出台,历时不到8个月,让人看到了改革的速度和力度。北京大学王锡锌教授等认为,这两大方案明确了车辆的范围,明确了改革的对象,也明确了货币化补偿的标准,在关键的方面都比较具体。三是预计可节约一半财政资金。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称,保守估计改革方案可节约30%财政资金,乐观估计可节约50%财政资金。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则预计,如果以3000亿元为依据,那么车改到位后,每年减少的支出将超过1500亿元。

(二)改革方案亮点多。一是取消副部级以下官员公车力度大。香港《新报》等媒体称,副部级以下官员的“领导干部用车”全盘取消,对于公车改革来说是决定性的一步,公车腐败或迎来釜底抽薪式的治理。浙江社科院社会所所长杨称,这么大的改革力度,能让老百姓感觉到自己的呼声得到了回应。二是补贴标准具体且适度。《京华时报》等媒体称,与此前一些地方年补十万等高额补贴相比,此次500-1300元的补贴标准可以说比较微末,还给地方的补贴标准设置了“天花板”,从制度上堵住了权力的自肥,防止了以车贴的名义变相发福利。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等称,补贴标准基本能满足相关人员支出需求,还充分考虑了普通百姓的接受程度,预计不会引发过于强烈的争议。三是配套措施可操作性强浙江社科院社会所所长杨称,改革方案还特别指出如何安置被取消的车辆以及因此而受影响的司勤人员,这充分说明了改革方案配套措施的可操作性。四是设定改革时间表进展快。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指出,考虑到公车改革涉及面广泛,利益调整深刻复杂,官方计划用两三年全面完成这一改革,进度是比较快的。中国新闻网等媒体称,明确时间表凸显“啃硬骨头”决心,这种不留尾巴的改革称得上务实,也让公众的期待不再遥遥无期。

(三)利好汽车相关市场。一是有利于国内汽车销售。全国乘用车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等称,公车的出行频率非常高,公务员群体又十分庞大,取消后这部分群体有望变身为私家车的消费者群体,今年或将刺激乘用车销量整体增长2%4%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表示,公车改革也能促使一部分公车进入二手车市场,从而带动包括二手车以及修车行业等整个汽车产业链的消费。二是租车行业迎来机遇。神州租车董事局主席兼CEO陆正耀表示,公务用车从社会购买服务在国际上是通行的做法,公务车改革对我国租车行业是很大的利好。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方流芳指出,实施拍卖的公车大多为中高档车,车况良好,大量二手车在短期内进入市场,会给租车、出租车行业和个人购车带来机遇。《广州日报》援引业内预计,在公车改革的刺激之下,我国的汽车短租市场在未来五年将保持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会达到27%,短租市场规模预期将由去年的6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8年的180亿元。

二、媒体和专家认为破冰容易融冰难,盼望细化落实

(一)改革方案有待细化。一是细化概念。《经济参考报》等媒体称,之前试点过程中出现了部分地区公务用车减少、采购汽车数量仍在增加的问题,这次改革方案倘若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就极有可能出现地方把“一般公务用车”改造成有特殊用途的车辆,以逃避改革,因此必须将“一般”和“特殊”公务用车界定清楚。《广州日报》等媒体称,改革方案中“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很明确、易执行,但在保留项中出现“其他车辆”字眼,如若没有进一步明晰、精细,就有可能成为一个专供变通的“口袋规定”。二是细化操作。《北京晨报》等媒体称,在公车拍卖中,实际操作还要细化封存停驶、鉴定评估、集中处置等步骤,由鉴定评估机构评估基准价后,车辆实际成交价格不低于基准价,防止“公车贱卖”

(二)改革方案有待完善。一是适当放权。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表示,在一些辖区面积比较大的省份或者山区省份,基层领导经常要出野外或下乡考察工作,如果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会对工作造成很多不便,因此可以适当放权,让地方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类改革。二是改进补贴标准。香港《新报》等媒体称,这次改革方案中规定公车补贴按级别发放,如果同样只是上下班,为什么级别高官员就可以拿更多补贴?从更合理的角度来看,决定公车补贴多寡的应该是部门和岗位的性质来划分,否则会导致一些公务员对公车改革产生不满。

(三)强化监督机制。一是加强对“私车公用”的监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建议,应该明确“私车公用”惩戒措施,比如一旦发现“私车公用”,就按照市场租车价格来计算受贿金额。全国人大代表张育彪等建议,让公车运行公开透明、接受最广泛的社会监督,并从单位的经费支出方面扎紧口子。二是加强对公车拍卖的监督。《第一财经日报》等媒体称,公车拍卖的公平公开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一环。近年一些地方在公车拍卖中经常暗箱操作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丁元竹建议,纪检部门进行全程监督,严防暗箱操作。社科院副研究员高波建议,公开拍卖结果及拍卖所得的流向,让公众参与监督。三是加强对懒政怠政的预防。《广州日报》、《济南日报》等媒体称,如果实行车改,有可能造成公务人员因为出行不便懒于下基层,怠于干实事,影响工作效率和作风。如何避免车改后出现此类现象,需要提前考虑,早做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