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对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几点思考
来源:预测部 时间:2021-05-25

要:受去年同期基数低、出口增长拉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推动等因素影响,今年一季度工业保持较快增长但是,短期内还存在原材料持续过快上涨挤压产业链下游企业利润空间出口随全世界范围供应链加速修复增长动力有所减缓制造业投资长时期低位运行影响市场预期等风险,长期内则存在区域、行业和企业分化三大结构性难题。建议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多措并举合理引导预期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加强对企业技术改造创新的支持力度,提升制造业有效投资巩固夯实工业经济基本盘。

关键词:工业;经济形势;潜在风险

 

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及各项惠企利民政策落地见效,我国工业运行回暖态势明显。受去年同期基数低、出口增长拉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推动等因素影响,今年一季度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应抓住当前各方面有利的“窗口期”,抓紧推动解决我国工业领域中存在的结构性难题,防范和化解影响工业稳定运行的潜在风险。目前,工业领域较为突出的结构性问题是“三个分化”,即区域、行业和企业分化。短期内还存在原材料持续过快上涨挤压产业链下游企业利润空间,出口随着全世界范围供应链加速修复增长动力有所减缓,制造业投资长时期低位运行影响市场预期等风险。建议合理引导预期,抑制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提升制造业有效投资,探索产业政策和财税政策精准协同,巩固夯实工业经济基本盘。

一、三方面因素促使一季度工业明显回暖

一是基数效应和惯性规律。上年同期受疫情影响,供需两端同时收缩,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跌至-8.4%。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以及逆周期调节政策逐步落地,202012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速已经恢复至7.3%,且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四季度产能利用率达78%,已处于合理区间。受去年同期低基数效应的影响,今年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出现较大幅度的回升这种回升也是去年经济复苏产生的惯性,以及当期逆周期调节政策效应在下一期滞后显现的结果。

二是出口增长拉动。疫情对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我国在全球贸易市场的供给替代效应明显。数据显示,我国出口占全球份额在2020年第二季度之后快速提升。2021年初至今,欧美国家疫情压力有所缓解,经济回暖迹象显现,但区域内供应链的修复仍将短暂滞后于当地需求增长。上述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出口增幅明显,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出口同比增长38.7%,实现贸易顺差7592.9亿元。工业下游的消费品制造业是我国对外出口的大户,外需强劲有利于提高国内生产积极性,从而助推工业增加值增速回升。

三是工业出厂价格上涨推动。工业品出厂价格是调节工业生产的重要信号,今年以来,工业品价格持续上行,有利于提振部分行业工业企业利润,带动工业生产。20211-3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累计同比上涨2.1%。其中,原材料工业价格上涨4%采掘工业价格上涨6.6%,加工工业价格上涨2%。展望上半年,在国内经济稳定增长,海外经济开始复苏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原材料价格有望继续走高,从而对石油、化工、有色等上中游行业的生产起到提振作用。

二、应抓住恢复性增长的有利时机,抓紧推动解决工业领域的结构性难题

一是区域分化。近年来各省(区、市)的工业增速呈现明显分化趋势。2015-2019年,西藏、贵州、江西、云南、安徽、福建、四川等省份的工业增速平均值分别高达11.4%9.58%8.94%8.74%8.60%8.44%8.12%,与此同时,北京、海南、山西、黑龙江、上海、辽宁等省市的工业增速平均值仅为3.88%3.68%2.94%2.18%2.10%0.18%,工业高增长省份与工业低增长省份之间的差距较大。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剧了各省区工业增速的分化。2020年全国各省区工业增速的变异系数出现明显攀升,其值高达1.007,显著高于2019年的0.403

二是行业分化。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同行业的发展趋势出现明显分化,部分高技术行业发展加快,而部分传统行业增速持续走低。2019年为例,当年整体工业增速为5.7%42个工业门类中,低于该增速的行业有22个,占比52.4%。从所属行业看,多集中于食品加工制造、纺织服装、家具、造纸等接近消费终端的产业。2020年疫情冲击下,行业分化趋势更为显著,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的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企业利润分别上年同期增长7.1%、11.5%和16.4%,规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4.3、11.4和12.3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6%,高出规上工业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接近终端消费的产业则增增长缓慢。行业分化反映的问题是终端消费需求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这一问题如果长时期得不到解决,将对持续扩大内需形成严重制约。

 

1                  201942个工业门类工业增加值增速(%

行业

工业增加值增速

行业

工业增加值增速

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21.70

食品制造业

5.30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13.90

烟草制品业

5.20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13.10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5.00

化学纤维制造业

11.90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4.80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11.50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4.70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0.70

通用设备制造业

4.30

仪器仪表制造业

10.50

造纸及纸制品业

4.2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9.90

其他采矿业

3.80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9.30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3.70

电子信息制造业

9.30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3.00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9.20

其他制造业

2.7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8.90

家具制造业

2.50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7.90

印刷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

2.50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7.40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2.20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7.10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2.10

专用设备制造业

6.90

农副食品加工业

1.90

医药制造业

6.60

汽车制造业

1.80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6.50

纺织业

1.30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6.20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1.10

金属制品业

5.80

纺织服装、服饰业

0.90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5.50

非金属矿采选业

0.20

数据来源:Wind资讯

   

三是企业分化。近年来,不同类型企业分化的趋势也较为明显,大企业发展较好,而中小企业受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自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的39个月里,大型企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仅有3个月处于荣枯线之下,中型企业该指数有20个月低于50%,而小型企业该指数则有29个月处于荣枯线之下,制造业大、中、小型企业景气程度分化态势十分明显。

 

1  不同类型企业PMI指数

数据来源:Wind资讯

 

三、应高度警惕当前工业领域存在的潜在风险

风险一: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挤压下游企业盈利空间

2020年5月份开始,大宗商品价格进入上涨通道,2021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呈现快速上涨势头,截至4月份,在57种主要大宗商品中,有30种商品的价格涨幅超过10%,其中,聚合MDI、原油、阔叶橡胶等11种商品的价格涨幅超过30%。当前,全球制造业景气度回升带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并促使通胀预期抬升,此效应传导至国内,容易引发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制造业下游企业利润受到挤压,在产业循环中,形成“堰塞湖”,造成“上游热、下游冷”的局面,影响经济大循环。

风险二:出口回调后可能导致产能过剩问题抬头

随着国外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主要经济体产能开始恢复,疫情产生的出口替代效应将逐渐减弱,我国出口增速客观上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风险不在于未来出口增速的正常回落,而是产能的调整滞后于外需的变化,一旦外需回归常态,内需短时期又不能及时“补位”,容易造成产能过剩。

风险三:制造业投资增速低位徘徊影响企业预期和信心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终端需求疲弱,受此影响,投资-产出-利润链条传导不畅,制造业企业更新维护现有规模固定资产的紧迫性和意愿都有所降低。虽然一些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相对较快,技改投资也有所提高,但是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不高,难以支撑整个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从中长期看,制造业投资增速低位徘徊,影响实体制造企业预期和信心,不利于巩固制造业基本盘、夯实产业基础。一旦周边国家出现“税收洼地”或“政策洼地”,很容易引发“产业链外迁”。

四、对策建议

得益于前期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政策,2021年宏观经济环境较为宽松,为加快解决工业结构性难题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建议政策上统筹短期和长期,兼顾增长和改革,注重产业政策和财税等其他政策协同,推动工业平稳、高质量发展。

一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要推动宏观经济政策“转好弯”,确保疫情期间特殊政策“有保有退”,避免宏观政策“急转弯”,重点关注信贷流向和地方债违约风险,防止股市楼市泡沫。货币政策要在严守底线前提下更加注重结构性,在延续去年部分政策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小微普惠贷款,支持民营企业融资和制造业企业融资,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继续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深化LPR改革,推动贷款实际利率水平下降,持续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财政政策要注重实际效果“六保六稳”为基调,进一步延长涉企优惠政策。对2020年出台的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在研究论证的基础上,部分政策适当延长执行期限。鼓励地方结合实际继续实施惠企政策,重点点支持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产业和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对涉企优惠政策实、效果好的地区给予相应的激励。从而促进经济稳中求进。

二是多措并举合理引导预期。密切监测产能运行走势,做好信息公开和预警,防止出现新的过剩产能和盲目重复建设。打击原材料领域的投机行为,做好政府储备物资的定时、定点投放,有效抑制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力度,引导各类资源有序向制造业倾斜。加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跟踪监测和预警,及时应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加强国内大宗商品市场监管和价格监测预警,严肃查处操纵价格、散布虚假信息等违法行为。跟踪监测消费品市场价格走势,及时应对可能的通货膨胀,重点保障困难群众和重点群体的基本生活。

    三是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拓宽产品供应链、分销渠道,同时发挥线上、线下的作用,防止“线上挤压线下”。促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普及应用。积极支持“出口转内销”,鼓励出口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继续提高产品供给质量,改善消费环境,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发展文化旅游、健康体育等服务消费,满足不同居民需求。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积极发展农村商业网络,降低农村市场物流成本。规范农村商贸市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有效提升农村消费品的品质。积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城市特色商圈。鼓励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解决消费“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是加强对企业技术改造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对技术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对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自主研究掌握关键技术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加大对国家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机器换人”等转型升级项目的补助,重点加强两化融合项目支持力度,对实现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提升等项目给予一定比例奖励。加大对企业工业设计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适当对制造业领域的风险投资进行补贴。确保对中小科技型企业的研发支持力度,保证一定比例的R&D资金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制造业企业,并按照一定比例递增。

五是加大对制造业投资的支持力度。优化投资产业链配套,引导民营制造业由传统的空间集聚向产业链集聚发展。提高对制造业企业的设备投资补助,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套)装备的研发与使用,对符合条件的投保企业给予一定的保险补偿。加强对制造业企业的人才招聘补助,针对各类制造业企业有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补助,特别是对制造业领域引进的关键人才进行重点补助。按照不同行业的重要程度以及人才的不同等级分别给予不同等次的待遇。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支持,对于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的制造业企业新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加大对国产设备的政策支持力度,取消各级政府投资项目采购和国有企业采购领域存在的歧视国产设备、舍近求远采购进口货的规定,确立严格的原产地规则,要求大宗政府购买采购一定比例的本国货物和服务,而且本国货物和服务在同等条件下可享受一定比例的价格权重优势。

(作者: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魏琪嘉,发表于《中国经贸导刊》旬刊2021年5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