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十三五”时期我国储蓄率变化趋势的研究
来源:经济预测部 作者:胡祖铨 时间:2015-04-09

储蓄率的变化趋势直接影响着“十三五”时期的投资形势判断。本文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EO数据库中的主要国家储蓄率数据,对储蓄率状况进行国别比较,并结合主要国家/地区储蓄率的历史预测“十三五”时期我国储蓄率的变化趋势。

一、储蓄率的国别比较

从主要国家的储蓄率情况可以看出:(1)英美德法等发达国家较早步入先进国家行列,生产活动基本处于科学技术前沿,资本存量已经非常丰裕,没有大规模地资本积累需求,表现在储蓄率水平一直比较低,基本上在20%左右徘徊。(2)日本的储蓄率在1990年代之前都处于较高水平,但是自1990年之后就持续下滑,目前已经降至20%左右的水平。这一方面反映了日本步入先进国家行列后储蓄率放缓的自然过程;另一方面是由于日本人口结构的老龄化现象加剧。(3)韩国的储蓄率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1970-1996年的中等收入阶段,韩国储蓄率快速提高,GDP增速也保持较高水平(年均8%)。1997年之后,韩国储蓄率扭转了以往的上升势头,转而呈现出回落趋势。(4)香港、新加坡作为城市经济体的代表,其储蓄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香港作为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代表,其储蓄率波动较小,比较平稳。新加坡作为政府调控干预下的市场经济代表,其储蓄率水平不仅波动较大,而且绝对值水平也要更高。(5)中国的储蓄率水平表现出先缓慢上升,自2001年后快速提升的态势。值得注意的是,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储蓄率发生了正常的回落过程;而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储蓄率却没有发生趋势性的回落现象。

总结起来可以发现,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东亚国家非凡的经济增长似乎更多地得益于高储蓄率,这也许是西方发达国家与东亚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使然。中国正处于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拥有较高的储蓄率也无可厚非。从国际经验看,任何高速度的经济增长都需要高水平的储蓄率支撑。以和中国具有较高可比性的韩国为例,在1970-1996年的27年间,韩国GDP以年均8%的高速度增长,其中有10年储蓄率超过35%,个别年份甚至接近40%,平均储蓄率高达29%。但必须引起重视的是,无论从中国自身的储蓄率历史,还是从世界主要国家的储蓄率峰值来看,目前中国的储蓄率都是处在前所未有的高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