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扩大内需对就业和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
来源: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作者:张亚雄 时间:2014-01-14

内容摘要:扩大内需对就业和收入分配结构会有哪些影响,能否依靠扩大内需更好地带动就业增加、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既实现经济结构转变,又实现就业和收入分配调整,从而更好地协调宏观调控政策和目标?本文利用2007年中日国家间投入产出表分析测算了中国国内需求对就业和劳动者报酬、税收和营业盈余[[1]]三者的拉动作用。测算结果表明,如果要从根本上确保劳动者报酬比重提高、实现“十八大”报告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还需要出台能够直接带动劳动者报酬增加的政策措施。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当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逐步凸显,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重要表现之一。“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政策方向和目标,酝酿多年几经修改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起草工作也即将完成。

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既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也是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从而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之一。“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并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用投入产出法分析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对就业和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探讨依靠扩大内需既实现经济结构转变、又实现就业和收入分配调整,从而更好地协调宏观调控政策和目标的途径。

对于调整收入分配的相关政策而言,为了实现中央“两同步”、提高“两个比重”[[2]]的政策目标,更加需要量化分析测算各项收入分配政策措施的影响程度,从而做到有的放矢,然而这方面的研究测算目前却很缺乏。本文利用2007年中日国家间投入产出表[[3]],推算了中国的就业矩阵[[4]],重点分析测算了中国国内需求[[5]]对就业和政府、企业、劳动者报酬三者的拉动与结构影响及与日本的比较,进行了国内需求结构变化对就业及收入分配影响的情景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 中国国内需求对就业拉动的比例相对较低

中国国内需求对就业拉动的比重小于日本(图1)。中国国内最终需求拉动的就业占国内就业总量的75.9%,低于日本国内最终需求对就业86.6%的拉动比例。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大部分产业的内需拉动就业比重都低于日本,而从不同行业内需对就业的拉动看,中日间既有相似性又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性。中国内需拉动就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产业为:建筑业99.0%、其他服务业85.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81.9%、食品与饮料业83.9 %、农林牧渔业80.9%和汽车制造业77.8%,日本内需拉动就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产业则为:建筑业98.1%、食品与饮料业96.6%、农林牧渔业95.9%和其他服务业93.4%,反映两国这些产业产品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

差异性。中日两国汽车制造业、纺织服装业、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其他制造业、木材加工及家具业、农林牧渔业、金属与非金属矿采选业、食品与饮料业的内需拉动就业比重差距较大,主要由行业的出口依存度不同所致,出口占比越大的产业其国内需求对就业拉动的比重越小。其中汽车制造业差距最大,中国汽车制造业内需拉动就业的比重为77.8%,日本只有39.4%。相反的为纺织服装业,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内需拉动就业比重为37.9%,日本却达到73.6%。两国不同的行业发展特点决定了其就业结构的差异,

1 中日内需就业拉动比重

 

二、   中国内需对劳动者报酬的拉动作用高于出口

1. 中国内需的劳动者报酬乘数[[6]]较低

中国国内最终需求的劳动者报酬乘数占全部收入乘数的比重相对较低(图2)。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内需的收入乘数中,营业盈余乘数最高,为9.6427;劳动者报酬和税收乘数分别为7.95843.3989,三者分别占收入乘数的45.9%37.9%16.2%;而日本国内需求的劳动者报酬乘数的比重为49.8%,高于中国11.9个百分点;营业盈余乘数和税收乘数比重分别为40.9%9.3%,分别较中国低5.06.9个百分点。

2 中日两国内需的劳动者报酬、税收及营业盈余乘数比重

2. 中国内需对劳动者报酬的拉动低于日本

中国内需拉动的劳动者报酬总额及其占全部劳动者报酬的比重都低于日本。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内需拉动的劳动者报酬为10665.8亿美元[[7]]占劳动者报酬总额的75.2%;日本内需拉动的劳动者报酬19408.5亿美元,占劳动者报酬总额的83.7%

中国个别产业内需拉动的劳动者报酬总量与日本差异较大。如图3所示,中国内需拉动其他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的劳动者报酬仅为日本的29.7%12.6%,但拉动农林牧渔业的劳动者报酬却比日本高31.1倍,这一结果清晰体现了中日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差异。

3中、日两国国内需求拉动的各产业劳动者报酬总额

中日两国内需拉动劳动者报酬的结构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与内需拉动就业较高的产业相同,中日两国都只有少数几个产业的拉动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国是建筑业98.9%、其他服务业85.3%、食品与饮料业83.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82.0%、农林牧渔业80.9%和汽车制造业77.8%,日本则为建筑业98.1%,食品与饮料业96.6%,农林牧渔业95.9%,其他服务业93.4%,电力、燃气和水供应业84.5%和木材加工及家具业84.1%(图4)。

4 中日内需劳动者报酬拉动比重

3. 内需高于出口对劳动者报酬的拉动

中国内需对劳动者报酬的拉动高于出口(图5)。从内外需分别拉动劳动者报酬、税收和营业盈余的比重来看,内需对劳动者报酬的拉动高于出口,其比重为75.2%(出口为24.8%);内外需拉动的税收比重分别为68.6%31.4%、拉动的营业盈余比重分别为71.5%28.5%。这说明在我国的收入分配中,内需对劳动者报酬的拉动高于对税收和营业盈余的拉动,而出口对税收和营业盈余的拉动则高于对劳动报酬的拉动。因此通过扩大内需能够更多地增加国内劳动者报酬。

5 中国国内需求拉动的劳动者报酬、税收及营业盈余比重

 

三、  最终需求结构变化对就业及收入分配影响的情景分析

为了进一步测算最终需求结构变化如何拉动我国就业及劳动者报酬增加,我们设计了以下情景来测算扩大内需对我国就业及收入分配的影响:

基准情景:设定2007-2011年国内最终需求和出口分别按照年均实际增长率增长。

我们利用《中国统计年鉴》2007-2011年数据按当年价格计算得到我国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及出口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9.9 %20.8%24.5%24.2%14.4%,并以2007年中日国家间投入产出表中相应数据为基础计算得到2011年的各项金额,然后利用2007年中日国家间投入产出表测算2007-2011年我国内外需对就业和劳动者报酬的拉动。

政策情景1假定2007-2011年我国总需求增速保持不变,出口每年只增长10%,与这一时期实际出口需求的差额部分转由国内需求实现。由此测算我国需求结构调整对就业和劳动者报酬的拉动。

政策情景2假定2007-2011年我国总需求增速保持不变,出口增速进一步放慢,使得2011年我国外需占比与2007年日本外需占比相同——出口占最终需求的比重为17.1%。由此测算需求结构更大调整对我国就业和劳动者报酬的拉动。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我们对我国就业和劳动者报酬拉动的情景测算,是在投入产出表假定2007年的生产中间投入结构和劳动者报酬、税收和营业盈余三者结构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与2011年实际会有一定出入。

我们将三种情景下2011年内外需对就业及劳动者报酬拉动测算结果进行整理,并与日本2007年内外需拉动就业及劳动者报酬进行对比,结果如下表所示:

 

就业拉动(%

收入分配(%

 

内需

出口

劳动者报酬

税收

营业盈余

基准情景

74.6

25.4

40.5

14.8

44.7

政策情景1

81.9

18.1

40.9

14.6

44.5

政策情景2

87.0

13.0

41.2

14.4

44.4

日本

86.6

13.4

55.1

7.2

37.7

基准情景测算结果显示,2011年我国国内最终需求对就业的拉动占全部就业比重的74.6%,远低于日本2007年相应86.6%的比重;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看,我国劳动者报酬、税收和营业盈余在增加值中的比重分别为40.5%14.8%44.7%,其中劳动者报酬比重远低于日本,税收和营业盈余比重则明显高于日本。

政策情景1的测算结果显示,如果2007-2011年我国总需求增速不变,出口年均增速放慢至10%,减少部分由内需替代,则内需对就业的拉动比重上升至81.9%,出口对就业的拉动比重减少至18.1%,劳动者报酬在增加值中的比重上升为40.9%,税收和营业盈余的比重则减少至14.6%44.5%

政策情景2的测算结果显示,如果2011年我国出口比重降到与日本2007年相同的17.1%,国内需求拉动的就业比重将上升为87.0%,超过日本;同时,劳动者报酬在增加值中的比重上升至41.2%,税收和营业盈余的比重减少至14.4%44.4%。虽然劳动者报酬在增加值中的比重仍然远低于日本2007年水平,但与基准情景相比上升了0.7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如果2011年我国出口比重下降至日本2007年水平,国内劳动者报酬将会增加4912.6亿美元,人均增加638.1美元。通过政策情景12和基准情景的测算可以看到,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内需比重有助于我国促进劳动者报酬的提高,从而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作用。

四、  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一,扩大内需可以带动劳动者报酬增加、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既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又实现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因此,积极扩大内需,可以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作用,从而更好地协调宏观调控政策和目标。但是,我国劳动者报酬较低的根本原因是劳动者报酬、税收和商业盈余三者结构不尽合理。如果要实现“十八大”报告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还需要出台能够直接带动劳动者报酬增加的政策措施,具体力度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数量分析测算。

第二,中国内需的就业拉动相对集中,这些产业主要包括:农林牧渔业、食品与饮料业、纺织服装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汽车制造业、建筑业及其他服务业等。从扩大就业和增加劳动者报酬的角度看,应增加这些产业的国内需求,扩大其生产。而从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应在增加这些产业国内需求的同时,大力提高各个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促进产业结构加快升级。

第三,应扩大劳动者报酬乘数较高及对劳动者报酬拉动较大的产业生产或对其产品的国内需求,并且逐步实现这些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化,进而更好地增加国内劳动者报酬。这些产业主要包括:农林牧渔业、其他服务业、建筑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汽车制造业和石油加工炼焦业等。

                     执笔:张亚雄 袁剑琴 刘宇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电话:68558128



[1]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

[2]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相继提出了“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即提高“两个比重”)和“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者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即实现“两同步”)的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目标。

[3] 2007年中日国家间投入产出表由中国国家统计局和日本经济产业省合作编制。目前最新的中国投入产出表的年份也是2007年。

[4] 日本投入产出表中有很详细的就业矩阵,但是中国投入产出表和2007年中日国家间投入产出表中都没有相应数据。为此,我们编制了2007年中国分5种劳动力类型、77产业的就业矩阵。

[5] 最终需求可分为国内需求和出口需求,本文采用的中日国家间投入产出表的国内需求中已扣除了由进口提供的部分,便于测算内需对国内收入、就业等的带动作用。

[6]劳动者报酬乘数指各产业最终需求分别增加1美元所拉动的总劳动者报酬额,营业盈余和税收乘数同理。

[7] 2007年中日国家间投入产出表的价值单位为现价美元。汇率按照1美元=7.6068元人民币计算。10665.8亿美元约为81132.7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