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我国共同富裕目标指标体系体系初探
时间:2023-01-09

共同富裕指标体系是一个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与复杂性都比较强的现实问题,但当前我国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强化指标反映政策的导向性,重点突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政策领域;强化指标指代性、精简指标体系,力图指标准确反映其政策意涵,减少指标间意涵交叉的问题;强化指标可得性,采纳的指标可以通过统计调查、问卷记录等形式获得真实准确数据,提出的创新型的指标也已经在地区级的目标指标体系中得到了实践检验;加强与相关规划的衔接,相关部门制定的战略规划体系已经成为引领我国发展的重要依据,在这些规划提出的指标目标与共同富裕指标有较多交集,在指标目标体系构建时作为重要参考。

一、共同富裕目标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本研究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把握好全民共富”“全面富裕”“共建共富”“逐步共富的重点要求,坚持政策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相关性和可行性相结合,坚持中国国情与国际比较相结合,探索提出我国共同富裕指标目标体系。

一是坚持政策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指标要紧扣共同富裕的任务要求,突出共同富裕两高三均衡的根本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城乡居民实现高品质生活,均衡城乡、区域、行业间收入差别,构建效率和公平兼顾的基础性收入分配制度安排。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大对高收入调节力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要求落实到指标体系中。指标选择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反映不同阶段制约我国共同富裕的核心问题,做好与全面小康的指标衔接。

二是坚持相关性和可行性相结合。指标选取要既要遵循可及性、可得性、可比性原则,即要保证对所反映领域目标的代表性,又要保证指标含义明确,能够通过统计调查、问卷记录等形式获得真实准确数据。指标选择要简洁直接,尽量选择国家统计局公开统计数据、减少复杂计算过程,使得指标可以直接反映出所指代的内容。

三是坚持中国国情与国际比较相结合。推进共同富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伟大中国实践,因此在指标选择中要充分借鉴国际相关指标体系经验,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具备我国特点,在国际具备可比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要与国际相关研究接轨,充分借鉴联合国发展开发计划署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联合统计局构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等国际指标体系。

二、共同富裕目标指标体系指标的选择与解释

根据基本原则和主要特点,共同富裕指标目标体系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收入分配格局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群众满意度主观评价五个部分组成,包含人均GDP增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倍差、居民地区收入差异系数、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增速、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等26个指标。

(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GDP增速:该指标衡量共同富裕发展基础和背景,根据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CGE)测算。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该指标衡量经济效率提升情况,客观反映了全体劳动者的平均生产效率以及技术设备、管理制度的先进性有效性。单位GDP能耗降低:该指标衡量我国绿色发展水平。当前,国家发改委十四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解释中显示,我国单位GDP 能耗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0%,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300%左右。单位GDP碳排放:该指标与单位GDP能耗降低同样为衡量我国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该指标代表居民收入增加情况,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与GDP增速基本保持同步,十三五时期分别增长了5.6%5.8%,未来我国将长期保持这一趋势。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增速:该指标代表了在共同富裕推进过程中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发展情况。

(二)收入分配格局优化

城乡居民收入倍差:城乡收入差距对我国总体收入差距贡献率超过50%以上。2012年到2021年我国城乡收入倍差从3.1下降到2.510年下降了20%左右。居民地区收入差异系数降低:该指标是地区收入的标准差/均值,离散程度越大表示地区收入差距越大。行业收入倍差降低:该指标是指收入最高的三个行业与收入最低的三个行业比值下降水平。我国收入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收入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为住宿和餐饮业、农林牧渔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反映年收入在10万元到50万元之间的家庭人数占全国人口比重。中等收入群体的持续扩大,是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建立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体现。三次分配占GDP比重:该指标是指通过募集、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进行社会再分配占GDP的比重。我国三次分配体制机制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2021年我国全社会组织捐赠收入为1192.5,占GDP比重仅为0.1%。共同繁荣水平:该指标是收入五等分组中,低收入组与中低收入组共40%收入增速不低于整体收入增速,是联合国测度各国发展的重要指标,兼具国际可比性。

(三)公共服务供给提升

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增速:该指标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提出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七有,以及优军服务保障、文化服务保障两个保障,共计22大类、81个服务项目财政支出的增速。劳动年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反映劳动力发展能力的提升。到2021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0.9年。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就业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近年来受产业升级、外需不足、劳动力供需结构性失衡等问题,我国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未来我国可将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在5.5%以内。人均预期寿命:反映医疗、养老、生活质量等社会领域基本与普惠性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最终成效。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反映0-3婴幼儿照护服务基础设施水平与服务能力,同时也兼具反映未入学儿童照护服务能力。养老服务床位数:反映居家与社区养老、特殊困难老龄人口的普惠性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四)精神文明建设

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反映文化馆(站)、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发展水平,属于精神文明基础设施建设。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该指标是通过抽样调查,反映居民阅读书报刊与数字出版物等各类媒介的水平,是精神文明建设软实力的体现。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比:反映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情况,消费占比越高表示精神文化越富足。社会诚信度:对企业、自然人、社会组织、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等五类主体公共信用状况作出的综合评价。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比:反映居民参与全民健身,生活方式更加文明健康的基本情况。

(五)群众满意度主观评价

群众主观满意度是对共同富裕推进效果的满意程度的价值判断,以抽样调查问卷为主,认同程度分为1-10分,10分为最高。主要分为三个指标,一是对收入公平增长认同程度,二是对生活质量提升认同程度、三是对社会公平正义和谐有序认同程度。

(作者:肖若石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该文章系国家信息中心2022年度青年人才基础研究项目《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推动共同富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已发表于《价格理论与实践》2022年第8期,此处略作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