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微信公众号
分享
数字经济深刻影响新时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时间:2018-12-11

1ICT技术变革催生数字经济

    受国际经济形势与国内经济结构性改革等因素影响,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新常态的发展瓶颈期,经济增速由高速转变为中高速。经济新常态通常有4个标志:一是传统发展方式走到尽头;二是经济内在充满风险,下行压力大,需改变经济增长的大格局;三是稳增长和调结构存在内在冲突;四是中等收入陷阱正在集聚。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严峻挑战,发展必须由中低端水平转向中高端水平,同时推进结构性改革。我国政府十分关注数字经济的发展,近几年密集发布相关政策,数字经济的脉络逐渐清晰。2017年,“数字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互联网”深入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让企业广泛受益、群众普遍受惠。数字经济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

当前,全球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曾经看似遥不可及的新技术已成为常态,技术进步体现在产业、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各个领域,最新的前沿技术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联接、云、大数据、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融入其核心流程和管理体系,以提升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可以预见,我们即将迎来一个全联接、超智能的世界,将积极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1.1技术革命推动人类发展进程的演进

    英国演化经济学家卡萝塔·佩蕾丝认为,每一次大的技术革命都形成了与其相适应的技术—经济范式。这个过程会经历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各2030年):第一阶段是新兴产业的兴起和新基础设施的广泛安装与应用,第二阶段是各行各业应用的蓬勃发展和收获。

    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出现和深化应用,影响当代经济活动的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成为新的生产要素,而以共享经济、众包、网络协同为代表的生产活动重构了新的生产关系,这些因素的变化催生了数字经济的诞生。美国《商业周刊》对数字经济定义如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革命以及由其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数字经济是信息化带来的经济文化成果,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和高增长的特点。


1-1 新生产关系和新生产要素带来的数字经济

 

    当前,全球正处于大数据变革的新时代,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新型传感器快速渗透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埃森哲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据使用量将达到约44ZB1ZB10万亿亿字节),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由此产生的革命性影响将重塑生产力发展模式,重构生产关系组织结构,提升产业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政府治理的精准性、高效性和预见性。毋庸置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体系将创造下一代互联网生态、下一代贸易形态、下一代制造业态。

1.2 数字经济成为经济活动的新动能

    2016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6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我们要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从传统的发展来看,ICT部门在整个经济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但其重要作用在逐步凸显。经合组织成员国的ICT部门对GDP的贡献占到6%左右,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还要低很多,但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出现,信息技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也相当可观,数字技术在经济中的快速应用意味着其效益分散四方。可以看到,数字经济越来越成为国家总体经济的亮点,各国数字经济增速明显高于总体经济增速(传统经济增速),数字经济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推动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参见下图)。

http://e-file.huawei.com/-/media/EBG/Images/publication/content/ICT-23-smart-city/illustration-cn/special-report-06-2.jpg?la=zh

1-2 各国数字经济与总体经济增速比较

    数字经济推动传统社会发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重构商业模式、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大众创业、创造就业能力。

1.3 五大要素迸发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对于中国而言,数字经济是我国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必然战略选择,既是推动创新、提升效率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中国经济优化转型和健康发展的有效方式和抓手。数字经济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围绕5大关键要素使能经济社会发展。

·   要素一:重构商业模式

    首先,数字经济的到来使传统产业面临转型与再分工,传统的商业模式正在被重构,互联网的免费模式对传统产业进行了颠覆和破坏性创新,通过消除信息壁垒,交易的中间环节也发生了变化,规模化向定制化转变使得产业分工发生变化,数据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此外,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新型交易、消费模式(如共享经济模式)的产生重新定义了传统的用户消费模式,以租代购的服务模式逐步形成,而区块链技术的出现、移动支付的盛行等也将催生经济发展新模式。数字经济带来的成果,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以及高增长的特点,重构了传统商业模式。

·   要素二:提升劳动生产率

    根据2013年世界银行的报告,尽管中国制造业产值目前已位居全球第一,但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总体水平为每工人1.55万美元GDP,与美国的10.72万美元相差7倍,甚至低于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对于细分领域而言,信息通信业的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1/12,而制造业、金融业、房地产及商业则分别为美国的1/101/91/6,我国仅批发零售业的劳动生产率在全球处于较高水平,但仍只是美国的1/4。在我国劳动生产率处于全球较低水平的现状下,数据经济的有效利用与蓬勃发展将有力推动劳动生产率的提升。美国咨询机构的研究表明,在所有企业中,信息化利用高的企业劳动生产率要比利用率低的企业高约6090%,而在服务性行业中,对数字经济的资本利用为本行业带来的贡献率要高于传统资本利用的23倍,一方面可以通过信息化利用促进流程改造与优化,另一方面大数据、物联网等的使用增加了生产自动化能力,显然数字经济的利用是提升劳动生产率的一个有效手段。

·   要素三:促进产业升级

    我国当前正面临人口红利消失、制造业成本增加的大背景。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各年龄段人口分布的数据,中国很快就会步入老龄化社会,到2050年,6069岁年龄段将占据人口最多的年龄段,制造业的人口红利在逐步消失。同时我国还面临制造业成本增加的压力,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报告指出若将制造业中使用的天然气、电力等成本核算进去,中国的制造业成本与美国制造业成本基本持平,已逐步丧失成本优势。

    通过数字经济逐步渗透到制造业的各个环节,将促进传统行业生态链的融合变革,逐步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在营销、服务、研发和制造等环节,开放程度越高的产业链环节与信息化的融合程度越深,而距消费者越近的行业则融合环节越多,最终呈现产品个性化、制造服务化、过程虚拟化、组织分散化以及制造资源云化的特征。

我国当前正大力推动“中国制造2025”,通过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提升工业发展水平,数字经济的深入融合将促进“中国制造2025”及服务业发展,带动产业升级。通过数字经济也可以让我国制造业向微笑曲线的两端演进。

·   要素四:推动万众创业

    我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发达国家,中小企业作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发挥着主导作用,例如根据相关机构的数据显示,意大利中小企业对GDP的贡献占比高达67%,而中国中小企业的GDP贡献仅为37%,远远低于很多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

数字经济创新传统的社会服务和生活,适合大量中小企业创业。在数字经济环境下,长尾需求一方面将推动大量中小企业诞生,给中小企业带来众多的创新机会,同时数字经济构建了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创新土壤,可有效推动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发挥作用,降低中小企业的创业门槛,大大提升中小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   要素五:创造就业能力

    数字经济可以提升对中高端人才就业的吸纳能力。世界银行展示了19932010年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就业比例变化趋势,可以看到中国恰恰与其他国家完全不一样,其低技能岗位需求在不断下降,带来众多传统岗位的消失,尤其是体力劳动者的岗位,但中等技能的岗位需求却增长很快,而与此同时所有其他国家都是中等技能岗位在不断减少,这说明中国的中产阶段在快速崛起,这一点也说明了中国的制造业自身也在不断升级。

此外按照统计数据,中国在2014年有730多万大学生,同比美国是270万、德国是40万,经过这10多年的高校大发展,中国高教学历以上的人才已经达到1.2亿以上。数字经济应用越高的城市,对于中、高等技能的知识型人才就越有吸引力,越能吸纳中高端人才的就业。

    数字经济将催生更多的就业岗位,满足城镇化人口转移需求。城市化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2030年中国的城市化人口预计将达到70%,这意味着未来10多年的时间还有3亿多人口要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如何解决这些人的就业问题是城市化的重要课题。通过信息技术创新满足城市化的各种服务,将为产业带来更加精细的分工,催生众多的新岗位,满足转移人口的就业。根据世界银行推算,在数字经济下,1个传统行业岗位的消失会带来2.4个新增岗位。

2、拥抱数字经济,迈向智慧社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这也是新时代数字经济建设的主题,国家急需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浪潮,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2.1全联接能力是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础

1-3 全联接(GCI)指数的影响


    伴随着数字技术在商业逻辑的打破与重构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正成为驱动数字经济乃至实体经济实现有质量增长的新动能。“要想富,先修路”,ICT基础设施铺就的信息联接之路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华为《全球联接指数(GCI2017》报告显示,ICT基础设施投资所带来的经济倍增效应日益明显:2016年,每增加1美元的ICT基础设施投资可以拉动3美元的GDP增长,而到2025年,每增加1美元的投资将拉动5美元的GDP增长。政府需要更积极的政策来鼓励和引领信息基础设施投资,有决心、有远见的政府应通过积极有效的政策引导,助力各行各业更好地实现数字化转型。

 

2.2政府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推手

    政府在数字经济战略实施中承担着双重角色:不仅要实现自身的数字化转型,也要催化其他企业和社会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据麦肯锡预测,在现有的ICT技术下,政府通过实现数字经济战略、推动自身以及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每年可在全球产生超过1万亿美元的价值。

2.3引领国家数字化,提高竞争力

    在大力推动发展数字经济的浪潮中,政府应利用政策引导和扶持,从资金、人才和税收等方面营造能帮助各产业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的大环境。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以大数据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将成为一个国家新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国家早已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战略,进化成为数字化国家,例如德国的工业4.0、新加坡的智慧国、肯尼亚的国家ICT发展规划、欧盟的Horizon 2020Digital Agenda、美国的智慧地球,以及日本的再兴战略等。

在人类走向智能社会的进程中,政府不仅要充分利用最新的ICT技术与平台建设实现新的治理模式,通过数据共享与分析向以公民为中心的数字化政府转型,还要通过协同运作与政策引导,催化各产业与社会部门的数字化,向智慧城市、数字化国家迈进。

3、数字经济推动智慧社会的发展

    下面我们以甘肃省敦煌市为例,阐述如何将数字经济融合传统文明,实现旅游重镇升级,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增值。

在大众已往印象中,沙漠、石窟、壁画、月牙泉即是敦煌。但现如今,此地还有座智慧城市,一座沙漠中的智慧城市,一座以数字经济为支撑、智慧旅游为主题的产业型智慧城市。

3.1历史的馈赠与压力

    时间回退1500年,于南北朝、唐朝初期,敦煌均为丝绸之路上最繁华的城市,经济地位不低于现在的上海。当然,历史并非什么也没有留下,馈赠敦煌以莫高窟、鸣沙山 · 月牙泉、玉门关、阳关、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等丰富的旅游资源。


2-1 敦煌——丝路明珠(历史文化 大漠风光)

 

    历史的馈赠,也是资源赋予的压力。当千年莫高窟每天要接待1.8万游客时;当一座市区人口仅有4-5万的沙漠城市,每年要接待600万海内外游客时;当北京堵车,敦煌堵骆驼时,其压力可想而知。而这些正是敦煌建设智慧城市的背景。 

3.2量体裁衣的顶层设计

    可以说,正是针对以上痛点,形成了如今智慧敦煌的顶层设计思路。2014年初,华为与敦煌市政府合作,从顶层设计开始协助敦煌建设智慧城市,针对敦煌的痛点,设计之初就明确原则:敦煌将以智慧旅游为切入点,按照智慧城市整体构架进行顶层设计,同时在智慧城市兴业、善政、惠民的建设三原则中,重点突出兴业

敦煌是以智慧旅游引领的产业型智慧城市。服务的主体是当年的600万人次游客(2016年突破800万)。同时,围绕服务游客,又形成了敦煌相关产业,以及行政部门的应用设计,这样形成了智慧敦煌总体建设框架为一个中心、一个基础、四大体系、八大业态

l 一个中心:智慧旅游(城市)云计算中心。

l 一个基础:以移动、互联和物联为基础的传输层。

l 四大体系:以智慧旅游展示、营销、交易、服务为基础的应用层。

l 八大业态:涉及到游客、景区、酒店、旅行社等为主的用户层。 

2-2 智慧敦煌的顶层设计思路

3.3数字技术的全方位应用

    敦煌智慧旅游的数字化建设是全方位的,既涉及数字景区建设、旅游营销,还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配套体系的线上、线下资源整合等,下面我们重点介绍智慧城市几个关键模块。

数字化景区

    建立莫高窟预约参观网络平台,以预约模式分流游客,同时构建旅游目的地疏导平台,也可以有效引导并控制未预约去参观的游客,这样通过控制当次参观人数,使影响雕塑壁画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指标都能得到有效的调控。

无线旅游城市

    2016年敦煌已实现市属景区无线Wi-Fi全覆盖,推出了互动游览、手机客户端服务,为游客提供景点介绍、电子地图、自主导览、语音讲解服务,实现了把导游装进手机里

景区物联网

    通过建设在莫高窟、月牙泉、鸣沙山等建设景区物联网IoT,分析游客行为与流量分布特征模型,服务人员减少30%,景区游客承载能力提升40%,游客非参观时间减少20%,减缓高峰人流,提升参观服务质量。 

旅游大数据

    以无线网、物联网、互联网社交平台为数据采集入口,整合打通运营商、城市管理等部门数据。不仅基于敦煌,还扩大信息来源范围,采集酒泉、张掖等气候资源相似地区数据。而综合以上数据,分析淡季获取游客的来源地、性别、职业等模型特征,建立游客画像,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实施精准营销。

舒适安全的城市环境

    智慧旅游必然涉及城市的交通、购物、住宿、应急指挥、公共安全等各个方面,如何保障百姓和游客的安全及通用服务是敦煌智慧城市重要内容。通过敦煌、华为与甘肃省广电网络三方合作,建设的集云存储、云计算于一体的飞天云计算中心,实现了城市社会管理系统、智能交通、视频监控、智慧家庭等。通过一系列,构建了舒适、安全的城市环境。

智慧旅游O2O体系

    智慧敦煌还建设了线上交易体系。将线下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整合上线,建成了驼行网、天猫、京东、去哪儿四大交易平台和开放式电商交易系统,实现了景区门票、宾馆酒店、旅游纪念品、土特产等产品的线上销售。此外,与携程、驴妈妈、美团、途牛、同程等各大在线旅游服务商合作,分销旅游产品。

3.4春风已度玉门关

    在智慧旅游上线之后,敦煌游客年均增长30%2016年,敦煌旅游接待人数达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78.16亿元,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全市GDP占比已超过60%

    以2016年为例,月牙泉523日起游客人数突破3000人大关,比上一年度提前28天。9月日均接待5910人,1018日才首次降至3000人以下,旅游旺季累计延长75天。同时,通过智慧旅游平台还向游客更好地匹配了周边旅游资源,20161—10月,阳关、玉门关、雅丹、古城等敦煌西线景区共计接待游客107.41万人,同比增长53.38%

数字经济给敦煌城市带来的现实价值还体现在:智慧旅游正在拉升城市整体发展,且能力输出覆盖陕、甘、青、新、宁、蒙6省份的150多个景区。正因为旅游在数字化转型的卓越表现,在2016全球智慧城市博览会上,敦煌智慧旅游获得全球智慧城市提名奖

 

    作者简介:郑志彬,华为全球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总经理。

   (本文发表于由国家信息中心数字中国研究院编辑出版的《数字中国建设通讯》第1期,联系人:崔佳佳  01068558731)